白城市烈士陵園

白城市烈士陵園

白城市吉鶴苑靈苑座落在長白公路距離市區別公里處,抗洪紀念塔南側,占地6.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5千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城市烈士陵園
  • 建築面積:3萬5千平方米
  • 占地:6.9萬平方米
  • 總投資:1000萬
陵園簡介,建設背景,建築結構,陵園烈士,陵園遺物,活動建設,

陵園簡介

其建築規模堪稱省內一流,是一座開放式、花園式,集教育、遊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建築群,免費為民眾瞻觀的大型公益性設施。

建設背景

吉鶴靈苑前身是白城市烈士陵園,始建於1947年。1975年投資維修,1987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9年市政府按照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決定移地新建,2001年6月 31日開工,10月25日竣工。目前是我市最大的一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白城市烈士陵園白城市烈士陵園

建築結構

吉鶴靈苑分為四個主體部分,第一部分為吉鶴靈苑的大門,高13.9米,寬26米,大門外側吉鶴靈苑四個大字由原白城市委書記劉潤璞題寫,第二部分為鶴城英雄紀念碑,塔高21.7米,象徵鶴城人民永遠緬懷革命先烈,第三部分為革命烈士陳列館,館內陳列著革命先烈的遺物,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第四部分為著名的臥式墓群,整個臥式墓群,氣勢宏偉,與鶴城英雄紀念碑遙遙相望。此外,吉鶴靈苑還修建了精美的建築小品,假山石、涼亭、人工湖,以供人遊園和休息,充分體現陵園、公園化,靈苑古式調的新舊一體化景觀。

陵園烈士

吉鶴靈苑共有192名革命烈士,其中臥式墓群安葬147名革命烈士的骨灰,火炬紀念碑安葬45位無名烈士的骨灰,長眠於此的革命先烈中,有16位蘇聯紅軍,1名日本國籍烈士和眾多的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較為知名的有馬應健、馮蘭齋、李旺海、夏尚志等。另外,在園中還有一座馬仁興烈士雕像,以此紀念在四平戰役中英勇犧牲的馬仁興師長,我市的仁興體育場也是以馬仁興烈士的名字命名的。

陵園遺物

革命烈士陳列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展區,收藏了彭真、洪學智、林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當時的省委書記陶鑄同志、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同志、省軍區司令員鄧華同志為革命烈士的題詞,同時收集了大量的烈士遺物,如馬應健烈士曾用過的背包、水壺、望遠鏡,趙名歧烈士曾用過的水碗、手戳、膠鞋,陶鑄同志寫給張志明烈士的親筆書信、著名的文藝創作者凌霞烈士為郭沫若同志作的《從黑暗到光明》所譜的曲稿等等,還有許多解放戰爭時期人民民眾積極支援前線、送子參軍的珍貴圖片。

活動建設

為了使吉鶴靈苑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特殊基地、激勵後人的聖潔殿堂,陵園工作人員充分創造條件,開展各類教育活動,通過各種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唱響愛我中華的主旋律,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青少年中深深紮根。首先,加強了陵園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配備了專職的講解員,並經常進行業務培訓;其次,針對青少年特點,開展了生動活潑的民族主義精神教育活動。在清明節開展針對中小學生的烈士墓祭掃活動,在五四青年節、七一黨的生日開展講英烈、學英烈活動,由陵園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民眾講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在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邀請老軍人、老幹部以自己親身經歷為前來展館的青少年講述革命歷程,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加強以弘揚民族精神為內涵的文化建設。移地新建以來,吉鶴靈苑已先後接待原省委書記王雲坤、原省長洪虎、省委副書記吳廣才、林炎志等省、市、區各級領導近百次,接等社會各界悼念活動的民眾、青少年近40萬人次。被省政府定為“吉林省國防教育基地”、省少工委“吉林省少先隊體驗教育基地”、白城市秀美城市生態景點之六,充分發揮了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也成為白城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