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體型粗壯。成體長2.5~2.8米,體重180~275公斤。
嘴喙短而厚,一般呈白色,也有呈暗灰色或斑駁的褐色(有個體差異)。胸鰭呈黑色,大小適中;胸鰭基部寬闊,末段尖銳。深色條紋從胸鰭延伸至嘴角。
身體背面以黑色為主。體側有白或淡灰色條紋。黑色背鰭高聳呈鐮刀狀,成年者尤其顯著;背鰭基部寬闊。背鰭後方有白或淡灰色塊,經常可見背部隆脊。腹部的白色部位延伸至尾乾中央,腹部常有隆脊。尾乾粗壯。尾鰭呈暗灰或黑色,尾鰭後緣向內凹,末端尖銳,中央缺刻明顯。
成年海豚白、灰、黑相間的身體圖案個體差異極大。
該種有“白喙”俗稱,但嘴喙並非都是白色;只是從近距離觀察,有純正白喙的個體會特別明顯。越往分布範圍的東部,白喙斑紋海豚就越有白嘴喙的傾向,而且族群規模也越小;而棲居在分布範圍西部者一般都有顏色較深的嘴喙,而且群隊的規模也較大(雖然也有例外)。
棲息環境
棲息於陸架邊緣地帶。偏好寒冷水域,習慣在深水區游弋,可能在夏季游近海岸。
生活習性
尤喜在快速航行的大型船隻前方表演船首乘浪,但通常很快就喪失興趣。有些族群非常難以捉摸。有時會表現空中絕技(尤其是攝食時),也會躍身擊浪,通常以側身或背部回落水中。該種是典型強有力的快泳者;在分布範圍內的某些地區,可能會製造出令人聯想起白腰鼠海豚的公雞尾水霧。快速游泳時,可能將整個身體暫時躍離水面來呼吸。社會化物種,可1~35頭組群出遊(曾發現1500頭的大集群);常與長鬚鯨、虎鯨為伍,也可能與其他的品種共游。
分布範圍
漫遊地(海域):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
繁殖方式
繁殖資料匱乏。仔豚一般在6月和9月降生。初生仔豚長約1.15米,重約40公斤。體長1.95米時進入性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