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勇華
- 出生地:福建省將樂縣
- 出生日期:1978年9月
- 畢業院校:福建師範大學
- 職務: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主要成就,著作期刊,著作,期刊,獲獎記錄,職務任免,
主要成就
近年主要從事福建地方戲劇種史論、中國現當代文藝思潮研究,已出版《福建“戲改”:國家與民間》《高甲戲》《南派布袋戲》《指掌乾坤》等著作,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戲曲研究》《福建論壇》《中國戲劇》等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科研成果近百萬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閩粵地方戲曲團體經營模式及演出市場研究》與福建省社科規劃青年項目《閩南地方戲曲演出與新農去組付厚村文化建設》。主持項目“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掌中木偶戲中的實踐運用——以木偶戲《金星花——小蘿蔔頭》為例”獲文化部第四屆創新獎·提名獎,《地方戲曲演出與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與《重鑄中國戲曲之“行當”》分獲第三屆和第六屆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二等獎。
著作期刊
著作
白勇華:《福建“戲改”:國家與民間》,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
白勇華、李龍拋:《高甲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白勇華、洪世鍵:《南派布袋戲》,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白勇華:《中華戲曲》之《高甲戲》,揚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王景賢白勇華:《指掌乾坤》,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
期刊
《戲曲的現代表達與形式分化》,《文藝報》,2011年7月20日。
《福建地方戲曲的“民間化”意義》,《人民日報》2012年1月27日。
《傳統從指間滑落——論南派掌中木偶戲的發展困局》凶殼戲,《人民日報》2016年2月16日。
《傳統的啟示——“福建百折傳統折子戲展演”省思》,《光明日報漏喇鞏》2016年8月29日。
《戲曲的現代轉換必須尊重戲曲本體》,《文藝報》2016年11月14日。
《地方戲曲演出與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戲曲研究》2007年第73輯。
《福建高甲戲“淨(北)”的價值鉤沉》,《戲曲研究》2014年第89輯。
《輾轉東南亞:高甲戲海外百年(1840—1940)》,《福建論壇》2011年第8期(《2012中國戲劇年鑑》全文轉載)。
《閩劇的女兒》,《中國戲劇》2006年第11期。
《林瑛的表演風格與閩劇劇種特性》,《中國戲劇》2008年第12期。
《劇種建設與辨熱滲人才培養》,寒紙煉射《中國戲劇》2010年第11期。
《科技提升助推傳統偶戲發展》,《中國戲劇》,2012年第12期。
《戲曲導演的劇種立場》,《中國戲劇》2016年第7期
獲獎記錄
2006年,《地方戲曲演出與村落公共空間的建構》獲第三屆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二等獎;2006年《指掌乾坤——精彩絕倫木偶戲》(合著)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2012年,主持“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掌中木偶戲中的實踐運用——以木偶戲《金星花——小蘿蔔頭》為例”項目獲文化部第四屆創新獎·提名獎;
2013年,《重鑄中國戲曲之閥舉“行當”》獲第六屆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二等獎;
職務任免
2020年10月22日,中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任職通知槳宙剃,白勇華同志的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職務予以正式任用。
職務任免
2020年10月22日,中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任職通知,白勇華同志的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職務予以正式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