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殼小,由四塊殼板組成,呈低圓錐形。露出部峰吻間直徑7毫米,高2毫米。殼表白色,具有自殼口發出的細而明顯的放射肋,肋間隔稍寬。幅部寬,頂緣與殼板底緣相平行。殼表常被珊瑚覆蓋,放射肋及幅部因而常不顯,但可在露出部的基部見有放射肋痕跡。殼口小,菱形或近圓形。鞘呈淺紫色,表面具細橫紋,下緣游離。在鞘下方的殼板內壁具縱行強脊;殼底倒圓錐形,內面有自殼底中心發出的放射狀細紋。楯板呈三角形,表面生長線明顯而較稀疏;開閉齒細密;關節脊低;閉殼肌窩不顯;閉殼肌脊發達,延伸至底緣,與關節脊間有一淺溝相隔;底緣近基背角處有一深凹,側壓肌窩深。背板長三角形;距寬短,寬約為底緣之半,與基楯角很近;基峰角幾近直角,側壓肌脊不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刺珊藤壺
- 拉丁學名:Creusia spinulosa pallidaBroch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甲殼綱
- 目:無柄目
基本信息,分類討論,生境與習性,地理分布,文獻,
基本信息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Crustacea:甲殼綱 - Cirripedia:蔓足亞綱 - Sessilia:無柄目 - Balanidae:藤壺科 -Creusia: |
學名: | Creusia spinulosa pallidaBroch |
中文名: | 白刺珊藤壺 |
中文拼音: | BáiCìShānTéngHú |
分類等級: | 亞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祥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分類討論
真刺珊藤壺與本種為近似種,但在殼表放射肋及背、楯板形狀上互不相同。
生境與習性
埋居於分枝的石珊瑚中。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分布於南海。
國外分布:分布於馬來群島。
文獻
- 董聿茂、戴愛雲、蔣燮治、陳受忠、陳永壽、蔡如星. 1982. 《中國動物圖譜》甲殼動物第一冊(第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