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用新型二價鉍離子摻雜發光材料的基礎研究

白光LED用新型二價鉍離子摻雜發光材料的基礎研究

《白光LED用新型二價鉍離子摻雜發光材料的基礎研究》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彭明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光LED用新型二價鉍離子摻雜發光材料的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彭明營
  • 依託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為了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這一全球性問題,迫切需要開發與利用新型清潔能源與節能技術。新型固態白光LED照明兼具節能環保、高效耐用等特點,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但現有白光LED商品的缺陷是色溫高、顯色指數低,克服這種缺陷的方法是引入具有藍光吸收的橙或紅色螢光粉。目前對這些螢光粉的研究皆集中在稀土或過渡金屬離子摻雜的體系,而對Bi2+作為活性離子摻雜的研究甚少。我們的前期研究表明:一些Bi2+摻雜螢光粉具有藍光吸收,黃、橙或紅色螢光,有望實現低色溫、高顯色指數LED白光輸出。因此本項目選取Bi2+作為激活離子,系統研究其在各種晶體中的發光性質,探討其與不同晶場環境間的相互作用行為,操控Bi2+周圍配位微環境,使吸收與螢光峰和器件匹配,開發出高效可提高白光LED產品性能的橙或紅色螢光材料及有望替代YAG:Ce的黃粉,進一步探討黃色光譜區通過直接躍遷實現雷射輸出的可能性。

結題摘要

開發與利用新型清潔能源與節能技術是解決能源短缺、緩解環境惡化等問題的有效途徑。因具節能環保、高效耐用等特點,固態白光LED照明獲得了廣泛關注。但現有白光LED商品色溫高、顯色指數低,克服這種缺陷的方法就是引入具有藍光吸收的紅色螢光粉,或者開發基於紫光晶片的白光LED,這種方案需要開發具有紫光吸收的三基色螢光粉。目前對這些螢光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摻雜體系,而對Bi2+摻雜潛力體系研究甚少。本工作對Bi2+摻雜材料開展了系統研究;總結了穩定不同價態鉍離子的方法,在研究中發現Bi53+室溫下具有1-4微米發光,這為探索新型近中紅外雷射材料開闢了一個新方向,發現了Bi0、Bi+模型的近紅外發光光譜證據,加深了人們對鉍摻雜雷射材料近紅外發光本質的認識,發現了系列高效Bi3+摻雜黃粉與紅粉;提出了彭氏局域過剩正電荷模型,利用這種模型可使Bi3+→Bi2+還原反應在氧化性合成條件下發生,這一模型可推廣至更多變價離子摻雜體系;通過對鉍摻雜不同氧化物體系的研究,發現了系列具有藍光或紫光吸收的紅或橙色螢光材料,其中Bi2+在硫酸鹽、硼酸鹽中發光較強,在矽酸鹽、磷酸鹽等中較弱,發現溫度對Bi2+壽命及發光影響較小,製備了白光LED器件,Bi2+摻雜材料的加入可改善顯色性能;確認了鉍摻雜磷酸鹽晶體與玻璃中的紅光發射源自Bi2+,而非Kroeger等人認為的Bi3+;研究發現可通過改變Bi2+周圍配位環境控制2P1/2→2P3/2吸收強度與峰位。在本項目的資助下,發現了系列具有紫光-藍光吸收Mn4+摻雜高效紅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