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備伍

白備伍

白備伍(1909-1983),男,陝西佳縣人。新中國衛生工作領導人之一,1983年去世後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備伍
  • 外文名:Bai Beiwu
  • 別名:白慶雲,白景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陝西佳縣
  • 出生日期:1909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983年6月13日
  • 職業:醫學家
  • 畢業院校:山西汾陽醫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新中國死後遺體捐獻倡導者
人物生平,捐獻遺體,

人物生平

1929年到山西汾陽醫學院學習。1937年到延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綏德警備區司令部醫務處任醫生。部隊缺少醫務人員,他因陋就簡自編教材、開辦醫務學校,為部隊培養醫務人員。1938年5月到山東抗日根據地,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衛生部部長,八路軍第115師山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山東省人民政府衛生總局局長,新四軍兼山東軍區衛生部副部長。
白備伍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華東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山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山東省人民政府衛生廳廳長。他親赴淮海戰役的最前線,組織指揮救治傷員的工作,提出了“三快”(快收、快轉、快治)方針,挽救了無數傷員的生命。
解放後,1952年9月兼任新成立的山東醫學院院長。1954年起,歷任華東行政委員會衛生局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辦公室副主任,人民衛生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衛生部血防局局長。1976年任上海市紅十字會第三屆會長,期間大力恢復建立上海市各級紅十字會組織、積極推進國際交流、交往。
1983年6月13日在上海病逝,遺體捐獻給上海醫科大學

捐獻遺體

白備伍深知人體解剖學在醫學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數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使我國在屍體解剖、遺體捐獻方面阻力都很大。為此,他在1982年聯絡醫學界一些同志共同倡議:“遺體捐獻,開社會之新風”,他第一個在倡議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這一倡議受到上海市衛生局的重視,委託上海市紅十字會擬定《自願捐獻遺體實施辦法》,報市政府審核同意後,由市紅十字會負責辦理、登記、發證等工作。此後,上海每年都有自動報名和登記捐獻遺體者。
白備伍在因心臟病復發病危前幾天,要求愛人張令儀在病床前執筆記錄他口述的遺囑:“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舉行告別儀式,遺體捐獻給上醫大,供醫學研究”。遺囑寫好了,他又曾試圖自己親筆寫,但那顫抖的手已不聽指揮,寫出的蝌蚪文無法辨認。他只好反覆囑咐妻子和孩子一定要完成他最後的遺願:死後把遺體捐獻給上海醫科大學做醫學研究。
1986年6月13日,白備伍在上海病逝,次日,遺體被送往上海醫科大學,取出重要器官火化。他的老戰友,原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葉尚志用這二句話來概括了他的一生:
寡慾無私,唯有人道不捨;淡名泊利,只求光明永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