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岩

白人岩

白人岩亦稱“白仁岩”,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西代縣古城西北,東鄰雁門關西陘口,北倚恆山,海拔2228米。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頂巨石為顱,飄然獨立而得名,建寺時間約為公元354—365年。白人岩分上下兩寺,上寺環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區。下寺在山腳入口處,俗稱小寺,因由淨土始祖慧遠創建,故白人岩禪寺也稱淨土祖庭,開中國淨土宗先河之源頭,是東晉慧遠大師修身說法的第一道場,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占據重要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人岩
  • 別稱:白仁岩
  • 地理位置山西代縣古城西北
  • 海拔:2228米
  • 景點:白人岩上下兩寺
  • 別稱:“白仁岩”
地理位置,寺院來歷,景點介紹,岩寺禪院,說法台,講經台,修真洞,古南庵,疊翠樓,古棧道,弈棋亭,試心石,

地理位置

白人岩亦稱“白仁岩”,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縣古城西北,東鄰雁門關西陘口,北倚恆山,海拔2228米。距代縣縣城15公里,距大運高速代縣出口3公里。

寺院來歷

白人岩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頂巨石為顱,飄然獨立而得名,建寺時間約為公元354—365年。白人岩分上下兩寺,上寺環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區。下寺在山腳入口處,俗稱小寺,因由淨土始祖慧遠創建,故白人岩禪寺也稱淨土祖庭,開中國淨土宗先河之源頭,是東晉慧遠大師修身說法的第一道場,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占據重要位置。

景點介紹

岩寺禪院

岩寺禪院在白人岩中心處,東西北懸崖環抱,南面谷口深澗,禪院規模相當宏大,三進四合院。建有山門、正殿、前殿、伽藍祖師廟、禪堂、東西廊廡及鐘鼓樓等,院內殿堂高聳,雕樑畫棟,工極奇巧。殿、堂、亭、閣臨深澗,傍危崖,高低錯落,別具一格,白雲繚繞於屋頂,溪水流於腳下。展現出北方風景名勝特有的壯麗神韻。

說法台

禪院南端,台石平闊朗然,是慧遠對眾僧講經說法處,相傳慧遠說法時面北而坐在晨鐘暮鼓中詮釋經意,娓娓道來如清泉澤地,驅除雜念入定佛心,於是山戀肅穆而立,松濤默喧而靜,身下靈光如日輝輝四射,路過寺廟的許多樵夫兵丁,便聞身駐足見光閉目,念塵世庸庸碌碌之勞累,感佛世法度無邊之慈悲,拋卻形骸同來修身。

講經台

禪院東北高處,向西南而設,攬禪院於腳下,為慧遠對來朝謁僧侶善人說法處。相傳,慧遠每當蓮踞講經之時。生於峭壁山間的帶露靈芝便現出端氣,匿於山林岩隙的鳥獸遂神諦聽。山頂繚繞的白云為之飄散,谷間瀰漫的瘴霧為之消失,前無有古人余塵,後無來者紛擾,空靈秀色唯朗朗經語迴蕩。

修真洞

禪院東南,天然形成,座北向南,靜籟清心,為慧遠修身悟真之處相傳,岩寺禪建成以後,慧遠夜作一夢,釋迦佛祖坐於雲端說,你天生與佛家有緣,但必須於此地修身蓄慧,方可悟道成真了卻心愿,慧遠醒來月明星稀,明白為佛祖指點教導,次日便在禪院附近尋洞,青燈古佛黃卷缽盂。面壁篤修,終成淨土大道。

古南庵

在修真洞西南,依岩結廬,古樸率真,與修道真洞相隔數步之遙。相傳,明兵部沿書張鳳翼和孫傳庭年輕時,都曾於此潛心讀書修煉,後相繼走出山門,投身朝庭,成為一代名臣。

疊翠樓

址禪院東南,建於依崖高台處,樓分三疊而矗,屏風臨壑,空靈納翠,檐翹凌雲,時聞風鈴佩然作響。相傳,慧遠在白人岩修行多年後,又一如即住去雲遊四方,走後當天晚上月朗風清,夜半時入睡的僧人卻被沙沙之聲吵醒,以為山中起風便俯窗而視,卻依然是月華如水,鳥宿檐前枝頭,並無半點颳風跡像。所有僧人深為奇怪,早上起來沿山尋找,卻見禪院東南冒出一座樓閣,便馬上明白為先師弘法所留,因昨晚所見聞大似樹樹葉濱紛聚集,遂名為“疊翠樓。”

古棧道

在疊翠樓與修真洞之間在峭壁上鑿楔鋪板而成,一位寺僧平日行走或戰時好避亂,二為警示眾僧,時時要誠心待佛,不能心生雜念絲毫怠慢。若手把鐵索護欄行走其上,懸崖聳峙側身而立,風聲肅急便不絕於耳,雲霧繚繞漫漶眼前,聞腳下板顫驚心動魄。有惡意者醒輪迴報應,從善者要篤修今生,問道者知非苦度難成正果。

弈棋亭

在古南庵西,亭成八角入蓋,是慧遠大師以及眾僧課餘消遣場所。其以青岩翠色為屏,以晨露甘泉為品,從中悟實踐道義,大得天地之靈機自然之造化,張鳳翼和孫傳庭在白人岩讀書修煉時,也曾於亭下與人多次弈棋,所遺棋盤石現在仍存。石呈白色,長寬二尺見方,楚漢界河清晰分明,石棋子布局其上,至今猶聞鏗然棋聲.

試心石

在說法台西南處,下臨絕壁石凸如稱,大小二尺見方,相傳慧遠在白人岩主持時,為辨魚目混珠者所設,但凡前來朝山之人,必先試心於石上度其虔誠者才準入寺,方予弘法佛道。
摩崖石刻
在禪寺東西北三面峭壁上,有“石浮圖”、“歌台”、“琴台“、”鏡台“和”白人岩“石刻。其中”白人岩“三字方圓盈丈,為明朝侍郎萬恭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