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隊伍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主任由“楚天學者”、工業微生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湯亞傑教授擔任。
實驗室匯聚了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威爾斯大學以及國內知名高校的一批年輕學者。固定研究人員共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講師3人;32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留學回國博士、博士後11人。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4人、楚天學子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3個、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傑出人才1人,武漢市人事局創新崗位特聘專家1人。立項建設以來實驗室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41人、已畢業103名,聯合培養博士生4名。
研究方向
實驗室將在工業微生物菌種篩選與遺傳改造、發酵過程工程、發酵產品的分析檢測與分離純化三個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通過對生物醫藥(塊菌、靈芝)、生物能源(燃料酒精、沼氣、氫氣)、生物材料(魔芋多糖及茁霉多糖)和大宗化學品(乳酸、胺基酸)以及傳統釀造品(白酒、啤酒、調味品) 的重點研究,將發酵工程三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即:工業微生物菌種的篩選和遺傳改造(上游)、發酵過程工程(中游)、發酵產品的分析檢測與分離純化(下游),串聯起來,形成從套用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完整研發技術平台體系。
配套設施
實驗室下設3個研究室、1個分析測試中心和1箇中試基地,擁有總面積為361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4000平方米的產學研中試基地,儀器設備總值2230萬元。
實驗室擁有“輕工技術與工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培育)、“發酵工程”湖北省優勢學科;生物工程湖北省品牌專業順利通過了湖北省教育廳驗收,並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獲批建設“教育部輕工清潔生產研究生創新中心”、“湖北省食品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酵工程湖北省工程實驗室”、“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批准進入“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
實驗室先後與發酵行業的骨幹企業建立了六個校企合作研究平台,在技術改造及新產品開發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為企業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培訓了一批技術骨幹,提供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天然產物的生物製造方面,實驗室建立了分子多樣和結構新穎的“鬼臼類衍生物庫”,為尋找和發現有效藥物提供新資源;創建了珍貴菌物資源——黑孢塊菌液體深層發酵高效生產菌絲體及生物活性物質的過程;建立了多種代謝調控策略綜合利用的靈芝細胞多階段培養過程,所獲得的靈芝細胞量和靈芝酸產量均為文獻報導的最高值。
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製造方面,實驗室以甲殼素/殼聚糖、動植物蛋白、魔芋多糖、植物纖維、澱粉等生物大分子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生物製造過程、結構修飾及其生物功能,解決了生物大分子產品生物製造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及環境污染問題,獲得了生物大分子的生物製造過程的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為生物大分子資源的綜合利用及產品的精深加工開闢了新途徑。
在傳統發酵過程的現代改造方面,實驗室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白酒傳統制曲、發酵生產工藝,選育優良釀酒微生物新菌株,開發了人工老窖技術、生物酶酯化技術等白酒釀造關鍵技術,解決了新窖老熟、退化窖池復壯和釀造廢棄物的綜合循環利用等技術難題;選育高效兼性纖維素降解菌,採用新型複合菌劑處理秸稈工藝,開發了多菌種耦合發酵秸稈工業化生產沼氣關鍵技術;通過對優良酵母的選育、改良及其發酵條件最佳化,為酵母深度開發谷胱甘肽、微生物油脂、酵母抽提物、紅色素等系列發酵功能產品開闢了新途徑。
學術交流
實驗室十分注重學術交流,堅持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實驗室做學術報告,先後邀請來實驗室講學的專家學者達19人次,國際知名專家有如:美國兩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學院教授Daniel I. C. Wang博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Murray Moo-Young博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Allen Hill博士、日本靜岡大學康部滿康博士等,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Murray Moo-Young博士受聘我校名譽教授。在積極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講學的同時,實驗室還積極派遣學術人員參加國內外各項大型學術交流,先後有65人次應邀外出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7名研究人員分別到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學習和從事研究工作。
成果展示
近兩年來,先後承擔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2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33項、橫向項目77項,項目總經費逾2200萬元。共獲省級科技獎勵3項;申請發明專利33項,其中授權6項;發表學術論文290篇,其中SCI/EI收錄59篇;鑑定成果7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教材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