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中國是全球發製品原料集散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產基地及出口大國,占全球發製品的70%,在國內,假髮市場的需求也開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發製品行業前景光明,預計國內發製品行業未來幾年增速將達到30%以上。
隨著發製品市場的迅速發展,全球發製品生產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和確立,產業發展群化態勢逐步顯現,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持續增強,國際上沒有相關的發製品標準,產品檢驗、驗收、質量監督、出口外銷等均無標準可依,客戶爭端得不到解決,行業內對發製品術語沒有統一的定義,造成貿易和溝通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發製品—術語》應運而生。
修訂進程
2017年12月15日,國家標準計畫《發製品—術語》(20172513-T-607)下達,項目周期24個月,由TC304(全國發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顯示,該計畫已完成網上公示、起草、徵求意見、審查、批准、發布工作。
2020年1月1日,國家標準《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實施,全部代替國家標準《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08)。
修訂依據
國家標準《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修訂情況
《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與GB/T23166-2008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修改了範圍;
增加了發製品術語;
增加了假髮頭套術語;
增加了假髮頭飾術語;
增加了假髮發塊術語;
增加了假睫毛術語;
修改了色發術語;
增加了混和發術語;
修改了異色發術語;
增加了順發術語;
增加了中和術語;
修改了幅度術語;
調整了相關術語中的“片邊”為“簾邊”;
刪除了人發色發、人造色發術語。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發製品及護髮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即發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宏瑞發製品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學院、許昌龍正美髮飾品有限公司、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安徽富泰髮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標準研究院、河南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河南瑞美真發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森林進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帝發發製品有限公司、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東華大學、青島玖美發製品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張開天、張良、化明利、黃水萍、李金嶺、劉小東、韓鵬、徐東輝、徐紅、楊彬、馬瑞麗、周麗娟、張衛強、蔡延新、王慧貞、陳衛哲、憨文軒、孫顯秀、王衛東、朱進忠、劉常華、李衛東、穆潔、張斌、韓瑞、田秀英。
標準目次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主要內容包括產品術語、工藝術語和檢驗術語三大類,在產品術語中對假髮頭套、假髮頭飾、假髮發塊、檔發、假睫毛等主類產品進行了定義;在工藝術語中對發製品製作過程中的關鍵工序過酸、中和、定型進行了定義;在檢驗術語中對脫色、曲度、接頭、植髮密度、脫髮等檢驗項目做了定義。該標準適用於發製品行業的原料、產品、工藝、檢驗、貿易等。
意義價值
《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的制定在國內也為發製品行業建立最佳秩序,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升級,保護消費者利益和擴大就業創造了條件。也在保護貿易,解決客戶爭端,增強其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穩定國際市場、擴大特色產品出口,從而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同全球經濟緊密結合成一體,發製品行業紛紛投資國外,建廠傳授生產製作技術,國外發製品生產廠家占很大份額,《發製品—術語》(GB/T 23166-2019)的制定加強了中國與其它國家在輕工行業領域的標準化合作,為世界一體化的市場開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