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朋友對太陽和太陽系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了讓他們更綜合全面地了解太陽和太陽系,激發他們熱愛科學、主動學習科學的熱情,我們編寫了《發現太陽系》。 視覺天下探索發現叢書編委會編著的《發現太陽系》依次介紹了太陽系的各個成員,從趣味科學的角度對未解之謎進行提問和解答。例如:黑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連光都不放過?太陽到底有多大能量?聽說太陽有頂帽子叫日冕,是嗎?水星為什麼會像個鐵球?誰是行星中的巨無霸?彗星的尾巴是誰帶給它的?美麗的極光為什麼在城市裡看不到?關於流星雨,真的像歌里喝得那么美麗嗎?本書在每一小節的最後附帶了知識連結,以便讀者進行拓展閱讀,幫助情事阿年進一步拓展思維,啟發青少年對太陽系的更好奇心,並讓其從體會到探索科學的樂趣,有助於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宇宙,了解太陽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現太陽系/視覺天下探索發現叢書
-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 頁數:175頁
- 開本:16
- 定價:24.80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606850
- 品牌:中國畫報出版社
內容簡介
視覺天下探索發現叢書編委會編著的《發現太陽系》讓青少年了解到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進一步增強和激發青少年朋友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信心。
圖書目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漫遊太陽系
不會“發光”的星
——行星
“永恆不變”的星
—_恆星
領取“身份證”
——小行星命名之路
一起來“飄浮”
——小行星帶的形成
揭開神秘面紗
——這些怪異的小行星
太陽系八兄弟
——個個名字都有來頭
你知道太陽系裡這些極端的地方嗎
人類可以飛出太陽系嗎
土星衛星之謎
——可能有水存在的衛星
太陽系家族——八大行星和“兄弟”
以太陽係為中心的“大家族”
水星
——鐵質般行星
金星
——地獄般的行星
地球
——最美麗的行星
火星
——紅色行星
木星
——行星中的巨無霸
土星
——擁有光環的“天神”
天王星
——躺著自轉的天體
海王星
——最遠的巨行星
太陽系其他三兄弟
——矮行星
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的秘密
太陽
——我們最熟悉的恆星
結伴同行的黑子與耀斑
太陽戴了一頂帽子
——日冕
破壞高手
——“放肆”的太陽風暴
太陽風撞擊地球
——極光的形成
太陽的奧秘
——白洞形成之謎
太陽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人類的家園——你不了解的地球
地球的襁褓
——大氣
地心遊記
——剖析地球內部結構
小行星撞擊
——潛伏在地球身邊的危險
太陽和地球
——誰繞著誰轉
地球自轉
——是自轉還是有引力牽引
誰偷了哈桑的魚
——探索地球重力
隔絕輻射的屏障
——地球磁場
馬爾地夫“搬國”記
——地球“發燒”,誰的錯
地球的衛星——美麗的月球
地球的衛士
——月球之概況
月球形成之謎
神話與現實
——揭開月球的真面目
親近還是疏遠地球
——月球未來的命運
太陽走後
——看月亮爬上來
不規則球形
——月球為何長成這樣
紅月亮和藍月亮
——月食之謎
震動的月球
——像地球一樣“地震”
讓月球轉個身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
掙脫地球引力——人類的探索之路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月球
從熱氣球到第一架飛機
宇宙飛船和飛機的“混血兒”
——太空梭
不明飛行物之謎
——UFO出現
“嫦娥”飛天
——中國的探月曆程
史上著名的太空行走
太空之旅
——動物首開飛天先河
逃離地球引力
——去太空“生活”
宇宙的短跑選手——彗星和流星
彗星
——一個髒兮兮的雪球
彗星
——拖著尾巴到處“亂跑”
彗星的“老家”
——奧爾特雲和柯伊伯帶
天空中的明星
——哈雷彗星
彗星碎片散落
——看一場流星雨
流星燃燒後的物質
——隕石
文摘
恆星並非永恆不變
宇宙發展到一定時期,宇宙中充滿均勻的中性原子氣體雲,大體積氣體雲由於自身引力的不穩定造成塌縮。這樣恆星便進入形成階段。在大體積氣體雲塌縮開始階段,氣體雲內部壓力很微小,物質在自引力作用下加速向中心墜落。隨著氣體壓力的增大,在其內部很快形成一個足以與自身引力相抗衡的壓力場,這個壓力場將制止引力塌縮,並建立星坯(孕育中的恆星),星胚在各種物理化學作用下慢慢成為穩定的恆星。
恆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晴朗無月的夜晚,我們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6000多顆恆星。恆星並非不動,只是因為離我們實在太遠,不藉助於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認為它們是固定不動的星體。
恆星的距離,若用千米表示,數字實在太大,為使用方便,通常採用光年作為單位。1光年是光在一年中通過的距離。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30萬千米,乘一年的秒數,1光年約等於9.46萬億千米。
什麼是星等
為了衡量星星的明暗程度,天文學家創造出了星等這個概念。星等用來表示天體相對亮度的數值,符號記為m。星等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值越大,星星就越暗。恆星的星等相差很大,當然這也跟恆星本身發光強弱有關,但距離我們的遠近也是一個原因。
如何測定恆星的距離呢?在16世紀哥白尼公布了他的日心說以後,許多天文學家試圖測定恆星的距離,但都由於它們的數值很小以及當時的觀測精度不高而失敗。
現在,人們測定恆星的距離常使用一些間接的方法,如分光視差法、星團視差法、統計視差法等。這些間接的方法都是以三角視差法為基礎改良的。自20世紀20年代以後,許多天文學家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到20世紀90年代初,已有8000多顆恆星的距離被用照相方法測定。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依靠“依巴谷”衛星進行的空間天體測量獲得成功,在大約3年的時間裡,以非常高的準確度測定了10萬顆恆星的距離。
被黑洞吞噬的恆星
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它就像宇宙中的無底洞,任何物質一旦被吸進去就無法再逃出。而黑洞吞噬恆星,被科學家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最震撼的情景。黑洞仿佛魔鬼一般,只要接近它的恆星,都會在瞬間被撕碎變成發光電漿後消失於無形之中。黑洞每隔一億年才會吞噬一顆恆星。
如果用望遠鏡觀測星空,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恆星成雙地靠在一起。其實,這兩顆恆星並沒有靠在一起,並且相距很遠。只因都在一個視線方向,看起來就像是它們在相互環繞著轉動。而這樣的兩顆恆星,就稱為雙星。組成雙星的兩顆恆星都稱為雙星的子星。其中較亮的一顆,稱為主星;較暗的一顆,稱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
恆星死亡之後變成什麼
一顆恆星能燃燒到生命的終結,將形成一個鐵球,它的末日也便來臨了。垂死的恆星與自身的引力作著最後抗爭,但最終還是跌進了引力深淵之中。外圍各層數以萬億噸計的物質以每秒幾千米的速度朝自身核區坍縮,與核區發生了極為強烈的碰撞,這就是“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巨大衝擊波,將恆星外圍的物質拋入了廣闊無垠的太空;這些物質由恆星各個燃燒階段產生的92種元素構成。P12-13
序言
總體來說,人類認識太陽系經歷了漫漫長路。理論上有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等;行動上有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從此人類可以在地球上遠觀天際,之後人類又發射了人造衛星,通過人造衛星了解了太陽系後,又發明了太空梭、裁人火箭等等。這些可以說是人類靠著自己的智慧完成的一次次太空挑戰,它們除了收集尋找未解之譴的答案,為子孫後代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外,更是背負著尋找外層空間其他智慧型生物的重大責任。
青少年朋友對太陽和太陽系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了讓他們更綜合全面地了解太陽和太陽系,激發他們熱愛科學、主動學習科學的熱情,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依次介紹了太陽系的各個成員,從趣味科學的角度對未解之謎進行提問和解答。例如:黑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連光都不放過?太陽到底有多大能量?聽說太陽有頂帽子叫日冕,是嗎?水星為什麼會像個鐵球?誰是行星中的巨無霸?彗星的尾巴是誰帶給它的?美麗的極光為什麼在城市裡看不到?關於流星雨,真的像歌里喝得那么美麗嗎?本書在每一小節的最後附帶了知識連結,以便讀者進行拓展閱讀,幫助情事阿年進一步拓展思維,啟發青少年對太陽系的更好奇心,並讓其從體會到探索科學的樂趣,有助於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宇宙,了解太陽系。
本書讓青少年了解到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進一步增強和激發青少年朋友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