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它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本書為“發現之旅”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 兩年多來,《發現之旅》獲得了國內國際等三十多個獎項,幾乎囊括了國內紀錄片的全部大獎,《發現之旅》所開創的紀錄片模式更成為國內多個紀錄片欄目的模仿目標,已經有同行稱這種現象為“科影現象”。作為節目的母體,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已經有45年的科教片攝製歷程,超過1—400部科教影片的製作,其中一百多部影片更獲得國內及國際的大獎。今天,全廠有300多名中高級職稱的科教片製作人員,每年為中央電視台提供超過300個小時的科教節目,並不斷有優秀的作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發行播放,這些都證明一檔節目的成功決非偶然。在媒體競爭激烈、樣式層出不窮的時下,《發現之旅》走過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是最合適的團隊+激情+努力的完美組合,姑且把這些也稱為一個秘密吧。
基本介紹
- 書名:發現之旅:孤膽戰車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142頁
- ISBN:7543927802
- 外文名:Discovery
- 作者:CCTV發現之旅欄目組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編輯推薦,序言,
內容簡介
“發現之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它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本書為“發現之旅”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
媒體推薦
書評
“發現之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它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本書為“發現之旅”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
“發現之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它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本書為“發現之旅”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
圖書目錄
殺機四伏的天空
1.發現雷達
2.修理雷達
3.奇怪的虛驚
4.首次實戰
5.組織雷達網
6.奔赴朝鮮戰場
7.校飛失敗
8.雷達網最終形成
9.創造性的改進
10.第一次輝煌
11.絞殺戰中的奇蹟
12.被干擾,想對策
13.逼近前沿
14.特大空情
15.美軍欲拔除眼中釘
16.打游擊、勝利、停戰
孤膽戰車
1.1953年的朝鮮戰場
2.215車的任務
3.出發前的準備
4.艱巨的任務
5.進入攻擊範圍
6.攻擊開始
7.車陷泥坑
8.試圖自救
9.援兵幫助
10.衝出陷坑
11.人、車後文
彩俑尋蹤
1.神秘的“天外來客”
2.破解身世之謎
史前巨獸迷蹤
1.魚龍化石驚現
2.初至關嶺
3.請村民幫忙
4.措手不及的挖掘成果
5.關嶺生物群滅亡之謎
6.猜想、中斷、新思路
7.排除偽造魚龍化石,詳細分解研究
8.新發現
9.地毯式搜尋與調研
10.黑色岩層,難道是缺氧所致
11.真相大白
1.發現雷達
2.修理雷達
3.奇怪的虛驚
4.首次實戰
5.組織雷達網
6.奔赴朝鮮戰場
7.校飛失敗
8.雷達網最終形成
9.創造性的改進
10.第一次輝煌
11.絞殺戰中的奇蹟
12.被干擾,想對策
13.逼近前沿
14.特大空情
15.美軍欲拔除眼中釘
16.打游擊、勝利、停戰
孤膽戰車
1.1953年的朝鮮戰場
2.215車的任務
3.出發前的準備
4.艱巨的任務
5.進入攻擊範圍
6.攻擊開始
7.車陷泥坑
8.試圖自救
9.援兵幫助
10.衝出陷坑
11.人、車後文
彩俑尋蹤
1.神秘的“天外來客”
2.破解身世之謎
史前巨獸迷蹤
1.魚龍化石驚現
2.初至關嶺
3.請村民幫忙
4.措手不及的挖掘成果
5.關嶺生物群滅亡之謎
6.猜想、中斷、新思路
7.排除偽造魚龍化石,詳細分解研究
8.新發現
9.地毯式搜尋與調研
10.黑色岩層,難道是缺氧所致
11.真相大白
文摘
書摘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
20萬國民黨守軍只有5萬餘人從吳淞口
登艦逃走。5月27日,解放軍全面接管
上海。
劉光遠(時任解放軍上海警備司令
部防空處處長)回憶道:“國民黨離開上
海以後,蔣介石放出狂言,共產黨能解放
上海,共產黨建設不了上海,保衛不了上海。我要把上海炸成一個爛攤子。
讓你沒有水,沒有電,我看你怎么生產?”
那時,上海在中國的經濟地位非同尋常,中國60%以上的工業都集中
在這裡,外灘的幾家中外金融機構組成了中國唯一的金融中心。由於解放上
海的戰火燃燒在城外,上海城區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上海地處長江口,沿長江出海,向西南行進90千米,有一個舟山島。
1949年,舟山解放前,國民黨的戰鬥轟炸機在舟山的定海機場頻繁起降。
上海解放不到一周,國民黨就派出小飛機來轟炸上海。劉光遠他們管這
些小飛機叫“小流氓”。
“小流氓”那一次又一次刺耳的轟鳴聲,給上海城籠罩上一層死亡的陰
影,人們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
針對國民黨飛機的騷擾,解放軍在東南沿海設立了地對空監視哨
(簡稱“地監哨”)。儘管哨兵們用望遠鏡能夠發現東南沿海上空的國民黨
飛機,但因距離有限,即使一發現敵機就立即發
警報,但警報一響,飛機也到了上海上空。
當時上海防空的任務是:提前發警報,讓老
百姓能躲藏起來,減少人員的傷亡。但是警報一響
敵機也來了,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躲避空襲。
此時,年輕的解放軍防空部隊根本沒有遠程預
警能力,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對國民黨空軍的轟
炸,往往束手無策。組建強有力的對空防禦體系迫
在眉睫!
1949年末,上海剛剛解放不久,在虹口區提籃
橋附近,一個送信的解放軍通訊員迷路了。問路時,
通訊員突然發現有兩個人拉著一車他從未見過的奇
怪機器,出於好奇,他打聽這些東西是乾什麼用的,
這兩人的回答令他莫名其妙。
回到駐地,通訊員向首長提到此事。首長問
他,那些裝備叫什麼名字,他想了想結結巴巴地說,
好像叫什麼“達”。首長又問,這個什麼“達”是乾什麼用的。通訊員說,
聽說是“看飛機用的”。這個訊息立即引起了首長的注意。
這位通訊員的首長就是劉光遠,時任解放軍上海警備司令部防空處處
長。聽了通訊員模糊的描述後,他雖然不明白通訊員到底看到了什麼,但這
個東西“能看飛機”卻令他印象深刻。正在為城市防空焦慮的劉光遠有一種
直覺:找到那些神秘的設備,很可能徹底改變解放軍城市防空的弱勢。然
而,那個“能看飛機”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又在哪裡呢?
通訊員告訴劉光遠,聽說那些東西要運到解放軍接管處指定的地點匯
桑碼頭。於是劉光遠來到碼頭,在管理員的陪同下,進入一座舊倉庫。
倉庫裡面堆放著大量國民黨撤退時遺留的武器裝備,在雜亂的裝備中,
要找出一件“能看飛機”的神秘設備並不容易。
幸運的是,通訊員意外地認出問路時見到的那兩個人,他們正是看護
舊裝備的原國民黨技術人員。在這兩個人的幫助下,他們很快找到了劉光遠
夢寐以求的神秘兵器——雷達。P2-4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
20萬國民黨守軍只有5萬餘人從吳淞口
登艦逃走。5月27日,解放軍全面接管
上海。
劉光遠(時任解放軍上海警備司令
部防空處處長)回憶道:“國民黨離開上
海以後,蔣介石放出狂言,共產黨能解放
上海,共產黨建設不了上海,保衛不了上海。我要把上海炸成一個爛攤子。
讓你沒有水,沒有電,我看你怎么生產?”
那時,上海在中國的經濟地位非同尋常,中國60%以上的工業都集中
在這裡,外灘的幾家中外金融機構組成了中國唯一的金融中心。由於解放上
海的戰火燃燒在城外,上海城區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上海地處長江口,沿長江出海,向西南行進90千米,有一個舟山島。
1949年,舟山解放前,國民黨的戰鬥轟炸機在舟山的定海機場頻繁起降。
上海解放不到一周,國民黨就派出小飛機來轟炸上海。劉光遠他們管這
些小飛機叫“小流氓”。
“小流氓”那一次又一次刺耳的轟鳴聲,給上海城籠罩上一層死亡的陰
影,人們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
針對國民黨飛機的騷擾,解放軍在東南沿海設立了地對空監視哨
(簡稱“地監哨”)。儘管哨兵們用望遠鏡能夠發現東南沿海上空的國民黨
飛機,但因距離有限,即使一發現敵機就立即發
警報,但警報一響,飛機也到了上海上空。
當時上海防空的任務是:提前發警報,讓老
百姓能躲藏起來,減少人員的傷亡。但是警報一響
敵機也來了,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躲避空襲。
此時,年輕的解放軍防空部隊根本沒有遠程預
警能力,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對國民黨空軍的轟
炸,往往束手無策。組建強有力的對空防禦體系迫
在眉睫!
1949年末,上海剛剛解放不久,在虹口區提籃
橋附近,一個送信的解放軍通訊員迷路了。問路時,
通訊員突然發現有兩個人拉著一車他從未見過的奇
怪機器,出於好奇,他打聽這些東西是乾什麼用的,
這兩人的回答令他莫名其妙。
回到駐地,通訊員向首長提到此事。首長問
他,那些裝備叫什麼名字,他想了想結結巴巴地說,
好像叫什麼“達”。首長又問,這個什麼“達”是乾什麼用的。通訊員說,
聽說是“看飛機用的”。這個訊息立即引起了首長的注意。
這位通訊員的首長就是劉光遠,時任解放軍上海警備司令部防空處處
長。聽了通訊員模糊的描述後,他雖然不明白通訊員到底看到了什麼,但這
個東西“能看飛機”卻令他印象深刻。正在為城市防空焦慮的劉光遠有一種
直覺:找到那些神秘的設備,很可能徹底改變解放軍城市防空的弱勢。然
而,那個“能看飛機”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又在哪裡呢?
通訊員告訴劉光遠,聽說那些東西要運到解放軍接管處指定的地點匯
桑碼頭。於是劉光遠來到碼頭,在管理員的陪同下,進入一座舊倉庫。
倉庫裡面堆放著大量國民黨撤退時遺留的武器裝備,在雜亂的裝備中,
要找出一件“能看飛機”的神秘設備並不容易。
幸運的是,通訊員意外地認出問路時見到的那兩個人,他們正是看護
舊裝備的原國民黨技術人員。在這兩個人的幫助下,他們很快找到了劉光遠
夢寐以求的神秘兵器——雷達。P2-4
編輯推薦
“CCTV發現之旅”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它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
《發現之旅(孤膽戰車)》為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本書由薛繼軍主編。
《發現之旅(孤膽戰車)》為叢書之一,分為殺機四伏的天空、孤膽戰車、彩俑尋蹤、史前巨獸迷蹤。在發現的過程中,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本書由薛繼軍主編。
序言
《發現之旅》希望為觀眾朋友們帶來什麼?《發現之旅》的製作者們又在這發現的旅程中得到了什麼?答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種嶄新的節目形態必然要經歷創生、威長、成熟的階段,所以節目的定位與目標人群,包括節目的表現手段以及區別同類節目的獨特氣質,無不是一個在摸索中逐漸清晰的過程。對於那些創作節目的年輕同志,用一句社會上的時髦話來說,當然希望他們既滿足了自我又奉獻了他人,果能如此,當可成就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其實這些都是欄目創造者的內心獨白,很少能夠拿出來擺一擺。前面說了,欄目的開創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並不意味著在一開始不存在原始的構想。為了更好的對《發現之旅》做一個說明,其實有必要先談一談我們不想把節目做成什麼樣子。首先,這個節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它不能一頭扎入知識的海洋難以自拔;其次,它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惟出語驚人馬首是瞻,這實在有點太過險峻;最後,它一定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浮光掠影,泛泛一番。
那么,《發現之旅》是一個什麼樣的欄目,或者說,它自身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一個節目,最先實現的應該是它在藝術上的價值。與其他節目相比,《發現之旅》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首先是一個故事,然後是事件的前後關連,最後是解開迷題的科學鑰匙。在這裡,知識潛入了後台,用故事來帶動知識,將科學融入情節中去,達到寓教於樂的傳播目的。這種娛樂化的創作手段並不是我們的發明創造,但是在國內的科學節目中,我們的確先行了一步。第二,是節目在傳媒方面的價值,一個好的節目,一個在藝術上有價值的節目,是必然要擔負教育與宣傳的作用的,教育與宣傳有多種手段,是大聲疾呼、直抒胸臆,還是冷靜的客觀的傳播科學精神,我們選擇了後者。第三,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在這個層面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認知的價值,科學本身就是一種旗幟鮮明的態度,去偽存真,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將科學的精神與態度潛移默化地向觀眾侵淫,自然而然地便是社會價值的收穫。而這一點,我以為恰恰是當下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缺失的。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怎樣將這些理念奉獻給觀眾朋友呢7也就是說,披上一種什麼樣的外衣能夠令觀眾朋友們可以認真地、快樂地收看我們的節目呢7我們把注意力轉向人類的原始天性之一——遊戲的欲望。人類的天性中有一種對遊戲的渴求,說到底,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基因。這是因為遊戲本身就是一種磨礪認知、宣洩情感的過程,像小孩子的“藏貓貓”、”找寶藏”,電腦遊戲中非常流行的“找不同”、“挑錯”,甚至文字遊戲“按空填字”,它們的共同魅力都來自於通過發現贏取快樂。作為一檔節目,我們所做的就是通過電視手段將這種遊戲的魅力釋放出來,在發現的過程中,我們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節目滿足了觀眾朋友們潛意識中遊戲的欲望,它才能夠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觀眾群。如果說《發現之旅》有什麼樣的秘密,這大概就是它最終的謎底吧。
隨著《發現之旅》的不斷播出,這個節目也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肯定。兩年多來,《發現之旅》獲得了國內國際等三十多個獎項,幾乎囊括了國內紀錄片的全部大獎,《發現之旅》所開創的紀錄片模式更成為國內多個紀錄片欄目的模仿目標,已經有同行稱這種現象為“科影現象”。作為節目的母體,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已經有45年的科教片攝製歷程,超過1—400部科教影片的製作,其中一百多部影片更獲得國內及國際的大獎。今天,全廠有300多名中高級職稱的科教片製作人員,每年為中央電視台提供超過300個小時的科教節目,並不斷有優秀的作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發行播放,這些都證明一檔節目的成功決非偶然。在媒體競爭激烈、樣式層出不窮的時下,《發現之旅》走過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是最合適的團隊+激情+努力的完美組合,姑且把這些也稱為一個秘密吧。
《發現之旅》開播已經3年了,3年的時間裡,這個欄目培養了很專業化的製作隊伍,欄目前後期共有三十多名製作人員,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也越來越有“感覺”。看著他們提著前期設備奔赴祖國各地,又因為忙於後期而身影匆匆的時候,總有一種自豪的情感由然而生。“新豐美酒斗十千,鹹陽遊俠皆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他們是一群平均年齡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正是這些忘我的青年,寄託著科影的未來,同時也寄託著科學紀錄片的未來。
2005年4月
其實這些都是欄目創造者的內心獨白,很少能夠拿出來擺一擺。前面說了,欄目的開創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並不意味著在一開始不存在原始的構想。為了更好的對《發現之旅》做一個說明,其實有必要先談一談我們不想把節目做成什麼樣子。首先,這個節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教片,它不能一頭扎入知識的海洋難以自拔;其次,它也不是精英類紀錄片,惟出語驚人馬首是瞻,這實在有點太過險峻;最後,它一定不是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浮光掠影,泛泛一番。
那么,《發現之旅》是一個什麼樣的欄目,或者說,它自身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一個節目,最先實現的應該是它在藝術上的價值。與其他節目相比,《發現之旅》有很鮮明的特色,它的引人人勝在於強調故事化的創作手法。首先是一個故事,然後是事件的前後關連,最後是解開迷題的科學鑰匙。在這裡,知識潛入了後台,用故事來帶動知識,將科學融入情節中去,達到寓教於樂的傳播目的。這種娛樂化的創作手段並不是我們的發明創造,但是在國內的科學節目中,我們的確先行了一步。第二,是節目在傳媒方面的價值,一個好的節目,一個在藝術上有價值的節目,是必然要擔負教育與宣傳的作用的,教育與宣傳有多種手段,是大聲疾呼、直抒胸臆,還是冷靜的客觀的傳播科學精神,我們選擇了後者。第三,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在這個層面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認知的價值,科學本身就是一種旗幟鮮明的態度,去偽存真,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將科學的精神與態度潛移默化地向觀眾侵淫,自然而然地便是社會價值的收穫。而這一點,我以為恰恰是當下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缺失的。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怎樣將這些理念奉獻給觀眾朋友呢7也就是說,披上一種什麼樣的外衣能夠令觀眾朋友們可以認真地、快樂地收看我們的節目呢7我們把注意力轉向人類的原始天性之一——遊戲的欲望。人類的天性中有一種對遊戲的渴求,說到底,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基因。這是因為遊戲本身就是一種磨礪認知、宣洩情感的過程,像小孩子的“藏貓貓”、”找寶藏”,電腦遊戲中非常流行的“找不同”、“挑錯”,甚至文字遊戲“按空填字”,它們的共同魅力都來自於通過發現贏取快樂。作為一檔節目,我們所做的就是通過電視手段將這種遊戲的魅力釋放出來,在發現的過程中,我們和觀眾共同挑戰未知,尋找真相,破解迷團,猜想缺環。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節目滿足了觀眾朋友們潛意識中遊戲的欲望,它才能夠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觀眾群。如果說《發現之旅》有什麼樣的秘密,這大概就是它最終的謎底吧。
隨著《發現之旅》的不斷播出,這個節目也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肯定。兩年多來,《發現之旅》獲得了國內國際等三十多個獎項,幾乎囊括了國內紀錄片的全部大獎,《發現之旅》所開創的紀錄片模式更成為國內多個紀錄片欄目的模仿目標,已經有同行稱這種現象為“科影現象”。作為節目的母體,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已經有45年的科教片攝製歷程,超過1—400部科教影片的製作,其中一百多部影片更獲得國內及國際的大獎。今天,全廠有300多名中高級職稱的科教片製作人員,每年為中央電視台提供超過300個小時的科教節目,並不斷有優秀的作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發行播放,這些都證明一檔節目的成功決非偶然。在媒體競爭激烈、樣式層出不窮的時下,《發現之旅》走過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是最合適的團隊+激情+努力的完美組合,姑且把這些也稱為一個秘密吧。
《發現之旅》開播已經3年了,3年的時間裡,這個欄目培養了很專業化的製作隊伍,欄目前後期共有三十多名製作人員,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也越來越有“感覺”。看著他們提著前期設備奔赴祖國各地,又因為忙於後期而身影匆匆的時候,總有一種自豪的情感由然而生。“新豐美酒斗十千,鹹陽遊俠皆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他們是一群平均年齡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正是這些忘我的青年,寄託著科影的未來,同時也寄託著科學紀錄片的未來。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