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音樂

發燒音樂

發燒音樂是從發燒友這個名詞得來的,具體內容詳見下文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燒音樂
  • 解釋:音樂發燒友經常聽的音樂
  • 定義: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
  • 分為:人聲發燒,樂器發燒
名稱由來,文化特色,發展問題,

名稱由來

發燒音樂,一般指音樂發燒友經常聽的音樂,很多時候大家把hi-fi音樂當成發燒音樂看待.
Hi-Fi,是英文HIGH FIDELITY的縮寫,意為“高度傳真”的意思。直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那么什麼樣的音響器材的重放聲音才是Hi-Fi呢?迄今為止仍難以做出確切的結論。音響界的專業人士藉助於各類儀器,通過各種手段,檢測出各種指標來決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響發燒友則往往通過自己的耳朵去判斷器材是否達到心目中的Hi-Fi。判別重放聲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僅需要有性能優良的器材和軟體,而且還要有良好的聽音環境。因此,如何正確衡量音響器材的Hi-Fi程度,還存在著客觀測試和主觀評價的差別。
其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播放出的聲音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和“現場感”,通常被用於專業欣賞,具有較高的音樂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發燒通常分為人聲發燒,樂器發燒。“人聲發燒要突出人聲音,把聲音的特質,能夠完美地充份表現出來,配樂的編配較為少。”“發燒與流行更為不同了,發燒的錄音要求聲音細膩,逼真,聲音是不能改變的,需要的是一種真實的音色。而流行比較注重曲風如R&B、HITHOP等,再加上電子的混音,已改變了原來的聲音。 (發燒歌手常安語)
由於這些發燒音樂錄製的相當細緻(從價錢就知道),所以要用好的音響才能聽出與眾不同的效果。
(以上內容由陌上郎整理)

文化特色

喜歡音樂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是或多或少,類型和風格的不同而已。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陌生的、怪異的、刺激的新鮮事物應接不暇充斥著我們的感官神經,這時候人們開始迷戀一種高保真音樂,也就是俗稱的“發燒音樂”。“發燒”一詞十分傳神地表現了音樂愛好者的熱情,“發燒”不僅是一套高保真音響器材、一張發燒唱片,它更是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聽“發燒唱片”除了對音響器材有嚴格的要求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所以相對而言“發燒友”以白領和中產階層居多,有很多追求時尚品位和講究生活情調的人們也是發燒音樂的狂熱追逐分子。喜歡發燒音樂的人往往都是30歲以上,對音樂充滿熱誠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小圈子,討論著器材討論著唱片的音色和錄製水平,在他們眼中“發燒”是一種文化。

發展問題

“發燒”讓音樂人很尷尬
由於做“發燒音樂”基本上不會虧錢,近兩年越來越多製作水平粗糙的唱片打著“發燒”的旗號大賣,“發燒音樂”越來越多地變成了老歌翻唱、重新編曲,翻版碟也逐漸浮出了水面。“我們製作的唱片現在主要是向海外發行,內地市場已經讓人感到很傷心了。我們精心製作一張唱片推出市場,只要反應一不錯,很快就會有翻版出現,他們的包裝比我們的還精美,對於初入行的‘發燒友’來說實在難辨真偽,還以為我們的是假的。”多次獲得金唱片獎的著名音樂製作人張春一老師激動地講著,他製作的《紫禁城》曾獲得第一屆中國國際音博會大獎。
說起這張獲得大獎的發燒碟,張老師卻表示有些慚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值得用音樂去記錄,但是最先寫敦煌出名的卻是日本音樂家喜多郎,我們中國有那么多優秀的音樂家,在挖掘本民族音樂寶藏方面我們卻落在了後面。製作《紫禁城》是以一個老北京的視角去看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現在我正和著名作曲家王月明老師一起製作一個‘印音樂’系列,希望用音樂記錄下中國各地最讓人心動的旋律。”張老師語重心長地希望中國音樂人能夠更多地挖掘本土音樂,不要再製作太多粗糙的唱片砸“發燒音樂”的招牌,“我們必須得建立屬於發燒音樂自己的品牌,現在的年輕人接受外來音樂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我們必須得一起努力快速占領市場。”雖然發燒音樂在世界各地都不算主流,但好的音樂是沒有地域界限的,發燒音樂或許能夠成為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一個突破口。
選擇
初級發燒最佳選擇
俗話說玩音響的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獲得優秀的聲音非得燒上不小的投資不可,不光是幾件器材燒錢,什麼線材、電源、避振各方各面都要跟得上,所以對許多工薪一族來說,HI-FI就好象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已。當然這份音質的追求,有時也是可以有一定的捷徑來實現的,那就是玩發燒級的耳塞,加上一個不錯的隨身聽音源,雖然整體聲音水平可能還比不上HI-FI,但來個接近還是沒有問題的,用差不多買一個手機的小投資來換取高音質的音樂享受,還是值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