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抖(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發抖,指因恐懼、生氣、寒冷等原因而身體顫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抖
  • 外文名:shiver
  • 拼音:fā dǒu
  • 注音:ㄈㄚ ㄉㄡˇ
基本資料,基本概念,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發抖
拼音:fā dǒu
注音:ㄈㄚ ㄉㄡˇ
英文:shiver
詞性:動詞
例句:冷得發抖。

基本概念

發抖是人體內部環境控制系統的一項功能。眼睛的後面有一塊負責控制體溫的微小腦組織,稱為下丘腦。發抖就是下丘腦使身體保持恆溫的一種方法,在身體變冷時發抖能夠使身體釋放出能量(與此相反,當身體變熱時發抖能使人出汗)。
人發燒的時候,下丘腦發出的信號會使身體進一步發熱,從而試圖殺死有害的病菌。下面說明該過程是如何進行的:身體使靠近皮膚的皮下血管收縮,同時其它血管舒張,讓血液流向感染部位。血液因此遠離了外部表層皮膚,這樣你就會感覺到冷。為了補充熱量,甲狀腺就會開始收縮肌肉,從而導致發抖。
如果人受到驚嚇,也可能會發抖。舉例來說,當你看完夜場電影回家的時候,突然有人從一條小巷中走出來,你會受到驚嚇。你的大腦就會向全身釋放出腎上腺素,讓你準備進行搏鬥,或者逃離現場。不論是哪一種反應,你的身體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身體處於驚恐狀態下的表現很像身體寒冷時的狀態,你的血液從皮膚表層流走,這將使你發抖。在緊急情況下,血液從皮膚表層流走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即使你受了傷,也不會流太多的血。

引證解釋

指由於寒冷、害怕、氣憤、高興、激動等引起的身體顫動。
說岳全傳》第十八回:“猛然颳起大風,連日不止,甚是寒冷。番營中俱穿皮襖,尚擋不住;那 宋 兵越發凍得個個發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 茅盾 《子夜》十九:“一陣怒火像亂箭一般直攢心頭, 吳蓀甫 全身都發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