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剛文集
- 作者:李發剛
-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 頁數:656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書籍簡介:,作者簡介:,編者之語:,書籍目錄:,
書籍簡介: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字 數:887千字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頁 數:656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78元
作者簡介:
他參與主編並公開出版的書籍主要是:《群星耀峽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李泉總主編)、《宜昌歷史述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張忠民總主編,2008年市政府為《宜昌文化叢書》頒發一等獎,該書是其一部)、《理想道德文化紀律》(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1986年經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研究,評為專著三等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1989年,經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研究,評為三等獎)、《生產力標準》(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思想政治工作百問百答》(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複習指導》(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先後在中央和地方的數家報刊發表《總設計師設計的中國形象》一文(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1994—1998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齊頭觀村與航運新村》一文獲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頒發的2001年—2002年度專題優秀文章一等獎),《鄧小平教育思想的幾個關鍵環節》(獲市政府2000年頒發的宜昌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先後還發表了《宜昌與三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有”考》、《從宜昌諺語看和諧的親子關係》等三十餘篇論文和《亞細亞,讓我們觸摸歷史》等二百餘篇雜文、隨筆,其中一些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報刊文摘》、《新華月報》、人民網等媒體轉載,一些文章被國家相關單位收入資料庫。李發剛曾擔任1995—1998年的宜昌市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和2003年宜昌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主任,從事幹部理論教育30年,受邀在市黨委中心學習小組及機關、高校等企事業單位先後專題宣講政治文化、地域文化2000多場次。退休並在炎黃文化研究會任職後,為宜昌地域文化建設諸如墨池書院的復建和亞細亞油罐的保護做出了一些工作。
編者之語:
我曾經出版過幾個小冊子,套用魯迅的說法,那些冊子不過是“職業的出書”,未必都是“興趣的出書”。忽然覺得,在我完全“痴呆傻”之前,將以前幾個小集子之外的一些零零碎碎收集起來,除了歷史述要的小引和“郭璞”。拾掇的這些片片鴻毛不過是“集腋”,不只望集腋成裘,卻不妨將報紙、書刊、檔案、資料上刊載的這些長長短短用一個集子把它積攢起來,在完全不能動筆的時候,甚至在百度網上也不會點自己姓名搜尋的時候,拿這個集子聊以自慰,以度天年。於是,我便動了出版文集的念頭,不好取什麼書名,為了將來自己在書架上好找,就叫做《發剛文集》吧。在高手面前見笑了。
我一生的職業都沒離開過文化,雖然被“化”得還很不夠。四十多年前,筆者就讀的中文系還沒畢業,就鬧騰起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接著政府給我們每月四十二塊半的工資,便送往高炮71師在湖北鐘祥辦的一個農場,接受解放軍的“再教育”。經過將近兩年的“教育”,我肩扛二百多斤重的麻袋在小麥地步履如常。那時我有心當農工,也有能力當農工,卻終於沒在部隊農場“紮根”而被分到秭歸一中當教師。教了將近六年的中學,本想當一輩子中學教師,卻碰上老人家去世,“四人幫”垮台,我被安排到中共湖北省委黨校就讀該校復校後的第一期理論班,經過近兩年的理論學習,此後便一直在宜昌地、市黨校、宣傳部門、文化部門履職,從事理論宣傳、理論教育、理論研究工作,搞社會科學。退休之後承蒙市領導高看一眼,委我以宜昌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的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給李泉會長和楊尚聘會長當幫手,並且與文化部門退休的文化名人楊行正研究員搭檔坐班。研究會還給我配了一台電腦,這是以前在職時想都沒想過的,不完全是因那時一台電腦很貴。再貴,一個正縣級單位的“一把手”下決心買一台電腦還是辦得到的,關鍵是自己“吃不操心的飯,乾不操心的活兒”,養成了惰性。在職時,辦公室有專職打字員,自己的鬼畫桃符打字員也能認個八九不離十,因而沒想到也沒捨得給自己的辦公室公配一台電腦。家裡雖然早就有電腦,不過是為了看新聞和動物世界,也為了吸引孫子來玩遊戲,從沒想過自己去嘗試打字,那時候對“不會電子打字如同文盲”的認識,不僅沒有急迫感,更沒有“不打不相識”的親身快慰。可是自己就是“辦公室”,自己就是打字員,來來往往的檔案,我們兩個坐班的老頭兒不打誰打?終於我學會了電腦的簡單操作,頂真一天可以敲個五六千字,一邊想,一邊敲,一邊就通過伊妹兒發出去了。好爽!嘗到了打字的甜頭,竟然不打不好受,打字上了癮。
幾十年來,我的工作主要是寫寫劃劃,抽空也劃些屬於自己的一鱗半爪,陸陸續續送到平面媒體上刊登,登了的文字如果能弄到手就朝袋子裡一塞。自責的是有時竟然忘了塞在哪個袋子裡,放在哪裡,少不了翻箱倒櫃,不過留下的總比丟失的多。把這些紙片翻出來,林林總總,我再掃描、理順、存進電腦,於是就成了讀者看到的樣子。很抱歉,沒能把它弄得更光滑一些,養眼一些,特別是時代留下的烙印,那些“綱言綱語”都沒去抹平,雖失面子,卻未失真實。文集所集大都是未留列印底稿而掃描的文章,我曾校讀過3次,每次都會發現掃瞄器的誤讀,防不勝防。我急了,特別拜託、感謝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資深責任編輯盧俊缺女士斧正、把關,不然,沒有今天的整潔。文字本身的粗糙,無論是當年年輕,還是如今年老,年齡都不是藉口,敬請讀者包涵。
上述文集緣起的交待,是為自序。
書籍目錄:
文集緣起 13
實現“驚險的一跳” 15
“每周侃台” “侃”出品牌 15
培育發展市場體系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16
順應“我時代” 17
“綱”之不存,何言“上綱” 18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9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根本經驗 20
民營經濟:現實的選擇 22
民主法治的寶貴實踐 23
所謂“民眾落後論”小考 24
土城離土不離鄉 25
好一個“金手指” 26
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26
經典宜昌,何其經典 27
“120”拋屍的警示 27
不竭的精神動力 28
歷史不會忘記 29
卡片,卡片,讀書卡片 30
尊重學校選擇 31
月餅功能異化 31
社科制約談 32
日報的不變與改變 33
魯迅的隨便翻翻 33
且慢稱“村官” 35
無需熱什麼婭 36
緝拿“廳長”給我的驚奇 36
“特色”無“有”更有特色 37
賞析鮮花朵朵並綠葉一片 38
用心、盡心、沒有外心 39
然後,然後 40
文明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40
一位老戰士的“三比” 41
古今詩詞頌屈原 41
《三峽文化》獲厚望 42
為民族精神唱讚歌 42
培育市場經濟道德 43
走快了,等等靈魂 45
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 46
——對幹部理論學習的再認識 46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與思考 48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我們的領導幹部 51
——訪中共宜昌地委書記艾光忠同志 51
有必要開展生產力標準討論 5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有”小考 54
建議開展對外開放大討論 56
土城思路的啟示 56
國企早改早主動 57
我不贊成“流失論” 58
錢從市場來 58
改革中冒出個“雙軌制” 59
我曾在“鳥籠”的大小上做文章 60
“一賣了之”之我見 60
用看不見的手“搶點” 61
消費也是發展 61
“法術”來自於市場 62
假如我是王詩典 63
《我看三農》於我 64
生產發展是基礎 65
一個“等”字40億 65
何必“蹶然以驚” 66
堅持科學發展 67
用心握手 67
“土皇帝”的帽子那么好戴 68
旗幟鮮明的主題 69
奇頭觀村與航運新村 70
——農村貧困與城市貧困的直觀比較 70
“無名氏”獲賠的可貴探索 74
我在美國無意中購買了“勞改產品” 75
“依法治國”不是正確判斷? 76
“原書記”受賄? 77
拆字說“和諧” 78
既要務實,也要務虛 78
想起了馬克思 79
臭老九·豆腐乳·戰略之本 79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 80
罰款彈性何其大 81
查查胡國平們抽的中華煙 82
遭遇1003之後的理論 83
逃避自由 84
對《規定》也當有個規定 85
公共汽車不應擠占非機動車道 85
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 86
管理不是“管你”,執法不是“只罰” 87
土家從無“3·14” 87
讓饞貓不敢動口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