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605

登海605

登海605(超試6號)是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的一種玉米,2010年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海605
  • 別名:超試6號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玉蜀黍屬 
  • 玉蜀黍 
  • 亞科黍亞科
  • 品種:登海605
  • 審定編號:國審玉2010009、魯農審2011004號、蒙認玉2011001號、浙審玉2012006、寧審玉2015015、甘審玉2015023
  • 作物名稱:玉米
  • 申請者: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育種者: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DH351×DH382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適種區域,產量表現,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登海605(超試6號)是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來選育的玉米品種,由山東省推薦進入國家區試,2009年進入生產試驗,2011年被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定名為登海605。登海605以DH351為母本,DH382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是以“DH158/107”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多代選育而成;父本是以國外雜交種X1132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多代選育而成。
201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10009。2011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魯農審2011004號。2011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蒙認玉2011001號。2012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浙審玉2012006。2015年,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寧審玉2015015。2015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甘審玉2015023。

特徵特性

黃淮海地區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鄭單958晚1天,需有效積溫2550℃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綠帶紫色,花葯黃綠色,穎殼淺紫色。株型緊湊,株高25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葉片數19~20片。花絲淺紫色,果穗長筒型,穗長18厘米,穗行數16~1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4.4克。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鑑定,高抗莖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葉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感瘤黑粉病褐斑病和南方鏽病。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9.35%,粗脂肪含量3.76%,粗澱粉含量73.40%,賴氨酸含量0.31%。

適種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中國山東、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運城地區夏播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適宜區域、陝西省、浙江省種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褐斑病、南方鏽病重發區慎用。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參加黃淮海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59.0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3%。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4.9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5%。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預備試驗,平均畝產859.2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3%。
2009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911.3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2%。
2010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903.5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8%。
2011年參加山西省玉米中晚熟普密組(3500株/畝)區域試驗,平均畝產806.2千克,比對照大豐26號增產6.3%;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71.4千克,比當地對照增產11.9%。
2012年在寧夏引揚黃灌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126.9千克,較對照先玉335增產6.7%;2013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084.8千克,較對照先玉335增產7.6%;兩年平均畝產1105.9千克,平均增產7.2%。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076.5千克,較對照先玉335增產3.9%。

栽培要點

  • 夏直播
一般玉米在5月中下旬播種,進行麥田套種玉米。應改變此種植模式,在6月5—15日麥收後直播。麥收後及時耕整田塊、滅茬,全田土壤墒情一致時機械播種;或搶茬直播,留茬高度不超過40厘米;或採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大小行播種時,大行距為80~90厘米,小行距為30~40厘米;等行距播種時,行距控制為60~70厘米。選用包衣種子,播深為3~5厘米。
  • 培育壯苗
登海605在苗期耐旱怕澇,使土壤保持相對較低的含水量(12~16%)可促進生根壯苗,主要進行營養生長,即葉片增加、根系生長和莖節分化。若土壤含水量過高,會造成缺乏空氣,容易形成紫苗、黃苗,從而造成“芽澇”。因此,若玉米苗期遇大雨,一定要注意排除田間積水。在4片可見葉時已有1層次生根,到5片可見葉時第2層次生根也達到1厘米以上,定苗越晚越容易拔斷,並且植株之間葉片、根系的相互影響逐步加大,往往造成苗荒。為減少用工,也可在四到五葉期一次定苗。留苗5.25~6.00萬株/公頃,及時除去分櫱,在小喇叭口期及時拔除小弱株。
  • 平衡施肥
在前茬冬小麥施足有機肥45t/公頃以上的前提下,玉米種植中主要施用化肥,施用量根據產量目標而定,一般高產田每生產100千克籽粒,需施用純N3千克、P2O51千克、K2O2千克。在登海605生育期中,平衡供應氮、硫、磷營養,配方施肥。在肥料運籌上,輕施苗肥、重施大口肥、補追花粒肥。在玉米拔節期施用苗肥,將氮肥總量的30%+全部磷、鉀、硫、鋅肥,沿幼苗一側開溝深施(15~20厘米),以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葉展開)施用穗肥,追施總氮量的50%,開溝深施,以促穗大粒多;在籽粒灌漿期施用花粒肥,追施總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重,提高葉片光合作用能力。也可在苗期一次性施含硫玉米緩控釋專用肥。
  • 病蟲草害防治
加強管理,提高品質的抗病性。針對苗期黏蟲、棉鈴蟲,用滅幼脲、Bt乳油等噴霧防治。對玉米粗縮病,除改套種為夏直播外,還可採用藥劑防治,即在玉米播種前或播種後出苗前噴藥,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用10%吡蟲啉300克/公頃或25%撲虱靈450克/公頃對大田內外噴霧防治1遍灰飛虱,以降低蟲原基數、減輕病害的發生;玉米出苗後,從三葉期開始,用10%吡蟲啉300克/公頃或25%撲虱靈450克/公頃+2%寧南黴素1500毫升/公頃(或病毒A)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葉斑病發病初期,噴施50%苯菌靈800倍液或62.5%安太保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用2~3次。薊馬用10%吡蟲啉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第11~12葉展開)用5%辛硫磷顆粒劑3.75千克/公頃,摻細沙112.5千克/公頃,混勻後撒入心葉,每株用量1.5~2.0克,也可在玉米螟成蟲盛發期用殺蟲燈誘殺;蚜蟲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90~105克/公頃對水975千克/公頃噴霧防治。
  • 適時晚收
為促進玉米增產,應適當晚收。當前生產上套用的緊湊型玉米品質多有“假熟”現象,即玉米苞葉提早變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漿。要改變過去的收穫標準,在苞葉乾枯、籽粒基部出現黑層、籽粒乳線消失時收穫,此時玉米地產量較高,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