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對是 中國方言,登對只限於男女,不限其他事物。登對也是客家方言俗語,表示合適與般配,但不單指人,也可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對
- 外文名:Blue&ganfeng
- 簡介:廣東方言
- 解釋:表示合適與般配
- 套用: 不單指人,也可指物
簡介,例子,釋義,
簡介
粵語、客家話中“登對”指的是相配,配對,合適的意思。粵語中一般是指男女之間的感情。
例子
《似是故人來》這首歌中唱到:“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歌曲《小城大事》中也有一句:“再回頭,你不許,如曾經不登對”
歌曲《愛一個人》中也有:“被閒話我們欠登對”。
Blue的簽名:沒有誰比我們更登對。
釋義
(1).謂上朝對答皇帝詢問。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活堯舜》:“ 熙寧 中, 張唐民 登對。”《宋史·趙雄傳》:“ 范成大 使 金 ,將行, 雄 當登對, 允文 招與之語。”《續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元年》:“先是 陳昇之 登對,帝面許擢置中樞。”
(2).門當戶對。《廿載繁華夢》第二五回:“單是 周庸祐 這些門戶,要求登對的,實在難得很。”
(3),登分、著向、登對與稱量(客家話)
“登分”意指恰當、正好與精準,“著向”表示合理與正確,兩者都表示稱心遂意;“登對”意指合適與般配。“登”是俗字,本字為“戥”,音děng,客家話讀“dēn或dēm”。戥是微型精緻的桿秤,舊時多用於稱量金銀或貴重藥材,後來,戥的一些術語亦轉用於常用的桿秤上。“向”有些地區讀為“樣”,其意義都是表示方向,亦可作動詞,意指翹起。
登分、著向與登對原是製作桿秤與稱量的行話。秤包括提扭、秤桿、秤盤和秤砣。離秤頭的第一個秤星(金屬星點線)叫定盤線,秤的合格與否須通過“打秤盤”來驗證,即應觀察空稱時秤桿是否保持水平。當秤砣線恰好壓於定盤線時,行話叫“登分”,即表示精準到位與恰當,此時,秤桿必須呈正確的水平方向,如此翹指的方向即稱為“著向”或“平水”,因此,“著向”就引申為合理與正確。因此,“登分”“著向”都表示稱心遂意。另外,舊式秤的秤盤吊線與秤稈間往往連線一吊框,框內有一組“對針”(如圖),“對針”由上方活動垂針和下方固定豎針組成。稱量時人們依據兩針是否垂直正對,即所謂“登對”來確定橫桿水平方向,也就是說,移動稱砣線,當框內對針正對時,秤桿方向就是被確定的水平方向,對針有如此之功用,於是人們便以“登對”來形容般配。
戥,原指厘秤,其最小稱量單位為厘,但民間真正的厘秤極罕見,而多為分秤,習慣上人們也把精小的分秤稱之為厘秤了。稱量時,當稱砣線恰好壓於某分度線,其精準度讓人看得清清楚楚,此亦可謂之“登分”。
秤,是衡具,亦象徵著公平,在客家民俗中同樣有著公平寓意。舊時,圍屋裡住著的是大家族,當年內有第二個年輕人結婚時,大廳內就要水平懸掛一把桿秤,新娘“過門”抬頭要看到這把秤,否則,人們會認為屋內的運氣都被前一位結婚的新娘占去了,沒有公平地留給後來者。例句:
1、粱阿姨做廚有水平,油落得“登分”,調味十分“著向”,大家都讚不絕口。
2、小夫妻郎才女貌,一個活潑開朗,一個溫柔賢惠,真系十分“登對”。
附圖:“對針”與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