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黨校

中共登封市委黨校,位於登封市嵩陽辦事處嵩山路523號,坐北面南,北臨大禹路,南對崇高路,占地12406平方米。校址在太室山南麓,東北有大禹公園,西北有嵩陽書院,西鄰嵩陽公園,校門口有2路公車站,交通便利,環境宜人。

中共登封市委黨校原名登封縣委黨校,1994年5月登封撤縣建市後易名。1958年登封嵩山腹地的小山村三官廟“一塊石頭砸開了哲學大門”,成為登封縣委黨校的奠基石。1958年8月,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主任、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等領導來登深入生活,在他們的關懷幫助下,中共登封縣委黨校於9月1日在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正式誕生,是我國建立較早的一批縣級黨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登封市委黨校
  • 類別:黨內院校
黨校歷史,黨校現況,

黨校歷史

登封縣委黨校建校之初,辦學條件極為簡陋,以石當凳、以膝為桌、古殿為室、山草為床。如饑似渴的山區幹部在這裡勤奮攻讀馬列,古老的書院、封建理學的“聖府”成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陣地,全國著名的哲學權威艾思奇以及韓樹英、羅揚實、苗青等雲集於此,登台執教,古老的書院頓生金輝。這所“抗大”式的黨校為登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材,被譽為登封的“黃埔”。據不完全統計,1958年至1966年舉辦培訓班31期,培訓黨員幹部8903人次,極大地改變了登封幹部隊素質低下的狀況,使一大批“泥腿子”、“大老粗”的工農幹部提高了文化、理論水平,增強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昔日的縣委黨校場所不定,幾度輾轉,嵩陽書院、武裝部禮堂、城隍廟、中嶽廟、盧店煙廠、張村鋼廠、招待所窯洞等七易其所,長期過著“游擊”生活。“文革”十年,縣委黨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正常的培訓工作受到干擾。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陰霾掃除,登封縣委黨校迎來了一個新天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猶如春風化雨,縣委黨校老枝吐翠,生機盎然。1978年全縣幹部匯集黨校,學習《鄧小平文選》,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書寫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文章,它結束了十年內亂,澄清了是是非非,改變了登封航向,成為登封發展史上的一個根本轉折。黨校的地位大為提高,黨校的作用再次肯定。1982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加強黨校工作的通知》,1983年又作出《實現黨校正規化教育的決定》,黨校工作進一步加強。中共登封縣委認真落實中央兩個檔案精神,決定改善黨校辦學條件,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撥款50萬元,征地建校,購置設備。時任縣委書記張保田多次深入施工現場,視察指導,督促建設,短短一年時間,一所現代化的新縣委黨校教辦大樓拔地而起,從此結束了登封黨校長達25年的“游擊作戰”史。登封縣委黨校新址的落成,開中州之先河,省內、外兄弟黨校慕名而至,學習取經,推動了全省縣級黨校的正規化建設。從些之後,歷屆縣委倍加重視,錦上添花,進一步完善,使登封縣委黨校成為中州大地的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1995年中共中央下發《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後,登封市委黨校進入發展時期。2001年登封市行政幹部學校在市委黨校掛牌成立,兩個機構、一個牌子。2009年,舉行了中共鄭州市委黨校登封分校揭牌儀式。以此為標誌,登封市委黨校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深化以教學為中心的各項改革,促進了黨校工作的全面發展。

黨校現況

如今的登封市委黨校,環境幽靜,風景秀麗,花木繁茂,綠樹成蔭。整個校園有教學樓、宿辦樓、禮堂兼餐廳,建設面積達4506平方米,圖書室、資料室、檔案室一應俱全。藏書1.27萬冊,電腦圖書1萬餘冊,檔案資料6000餘卷。內設機構有:辦公室、教務科(教研室)、函授站、後勤科、財務科等5個科室,學校黨總支下設機關支部和老幹部支部。還先後建立了團支部和工會,共有教職員工33人。近年來,通過調整充實,教師文化知識結構、年齡結構更趨合理,大專以上學歷達29人,其中高級講師3人,副研究館員1人,講師10人,助理講師8人,形成了學科齊全、老中青梯次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
登封市委黨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培訓輪訓幹部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長期以來形成了團結、奮進、改革求實的良好校風。在教學中堅持求精、求新、求實、求真的精神,以改革推動教學,不斷擴大教學規模,提高培訓層次,改革辦學方法,探索教學新路,實行以短為主、長短結合、多渠道辦學的新模式。自1958年黨校建立至2009年底,共舉辦各種輪訓、培訓班217期,培訓、輪訓各級幹部和理論骨幹39138人(次)。培訓公務員48期9210人(次),深入機關、企業、農村宣講698場(次),受教育人數達4.5萬人。自1985年以來,先後創辦黨政幹部全脫產中專班、中專函授班,為省、市委黨校舉辦大專、本科班,同普通高校聯辦大專班、實用人才大專班等。現已培養中專畢業生352人,大專畢業生2336人,本科生2458人,函授在讀本科生677人。黨校學員遍及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及街道等各部門,大多數學員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有的走向了科局級和縣處級領導崗位。
科研工作是教學的基礎。登封市委黨校打破了縣級黨校無科研的誤區、盲區,科研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尤其是1988年以來,由於黨校正規化的發展,黨校組織教研人員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開展理論研討和學術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校辦內部刊物《學習與研究》,不求大、不求洋,立足本地,立足登封,獨具特色,越辦越好。全校師生撰寫論文3000餘篇,每年組織幾次理論研討會,頗有影響。教研人員公開發表論文48篇,承擔省級課題4項,地市級課題5項,主編專著14部,編著10部。登封市委黨校的科研工作始終堅持“三服務”,即為黨校教學服務,為登封經濟服務,為市委政府決策服務的方向。
登封市委黨校是在市委領導下的培養幹部的學校,是“培養黨的領導幹部、培養黨的理論隊伍,是學習研究、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陣地”,是“幹部增強黨性鍛鍊的熔爐”。這是新時期黨中央對黨校的最高要求,她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學校所不能替代的。長期以來,登封市委黨校始終不渝地堅持黨性鍛鍊作為首要目標緊抓不放,為登封市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黨性強、作風正、會工作、成效高的幹部隊伍,為振興登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8年11月,登封市委黨校被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中嶽大地,人傑地靈。登封市委黨校借嵩山之靈氣、少林之雄風,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聲震中原,弛名全國。觀其表在於地利,究其根在於人和,這裡有一個團結的班子,戰鬥的集體,光榮的傳統。改革、開放、求實、進取是登封黨校的法寶。登封黨校的進步在改革,登封黨校的出路在改革,登封黨校的發展靠改革。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登封黨校以改革求生存,以開放求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黨校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把改革開放貫穿於一切工作之中,敢闖、敢幹、敢為人先,舉辦縣級理論研討會,開河南縣級科研之先河;舉辦後備農村幹部培訓班,創全國培訓之新路;走出去、請進來,橫向聯合,上下求索,廣開門類,延伸教學。歷史作證,改革需要黨校,黨校需要改革,改革越深入,黨校越重要,改革使登封市委黨校永遠充滿生機,開放使登封市委黨校馳名全國。截自2009年底,全國有28個省、市數百家黨校同登封黨校建立了聯繫,來此參觀、學習、切磋、調研,可謂友遍四海、誼滿華夏。
中共登封市委黨校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和支持下走過的51年曆程,是市委黨校幾代領導班子和教職員工為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奮鬥的51年,是為登封市政治、經濟、文化文明建設奮鬥的51年。51的歷程,有成績和經驗,也有挫折和教訓,但輝煌正是在不斷總結、探索的進程中實現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中共登封市委黨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工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構想更美好,視野更開闊,信念更堅定,目標更明確。可以預言,登封市委黨校的明天將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美好、更加引入注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