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寶公塔

登寶公塔

《登寶公塔》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首七律作於詩人的晚年,敘寫詩人在一個黃昏登寶公塔的所見所感。詩中描寫了一派靜謚而開闊的景色,表現出詩人飽經優患與掙扎之後力求超脫的心境。此詩造語奇警,組合新巧,鍊字取意精嚴嫻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寶公塔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安石
  • 作品出處:《臨川先生文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寶公塔
倦童疲馬放鬆門,自把長筇倚石根
江月轉空為白晝。嶺雲分暝與黃昏
鼠搖岑寂聲隨起,鴉矯荒寒影對翻
當此不知誰主客,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寶公塔:寶公名寶志,為南朝高僧,梁天監十三年(514年)卒,葬於鐘山定林寺前,梁武帝為建塔於其上,名寶公塔。塔前有寺。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寶公塔院。
②童:指隨行的童僕。松門:松木為門,此指寺門。
③筇(qióng):筇竹,可作拐杖,因稱杖為筇。石根:大石的底部,這裡指石壁。
④轉:運轉。
⑤暝(míng):日暮,夜晚。
⑥岑(cén)寂:寂靜,寂寞。
⑦矯:舉起,昂起;這裡是振翅的意思。
⑧道人:得道之人,這裡指守塔院的僧人。

白話譯文

疲憊的隨行人馬都留在松門,根竹杖扶我繼續登臨。
升空的皓月要將星空轉為白晝,繞嶺的重雲想把黑夜分給黃昏。
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鴉掠過投下了移動的清影。
面對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誰主誰客,同游大化,道人與我兩兩望情。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年底或十年,詩人再度罷相,於晚年閒居鐘山,在一天傍晚時分登臨寶公塔,見到塔山的景色別致有感而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首聯描寫了登塔前的一路艱辛。從“倦童疲馬”四字透出路遙行艱之狀,“長筇倚石根”說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馬留於寺門與詩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鮮明對比,通過童僕和馬匹的倦怠疲憊,反襯出詩人登山臨水、意興無窮的精神。詩中出現的詩人形象:一個不避險遠的“有志者”。
頷聯寫登樓所見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驅走了黃昏時蒼茫的夜色,將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嶺間飄浮的雲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將暝色分給了黃昏。這兩句狀寫江上山間由黃昏轉入月夜時光影的明暗變化,極為工妙。夜空本不可轉,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詩中說“轉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轉空,以雲分暝,則將月和雲賦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卻說轉為白晝,黃昏本是虛無,卻說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這聯中“轉空”、“分暝”都是詩人獨造之詞,然而在全句中不顯得生硬晦澀,耐人咀嚼回味。
頸聯續寫登塔的所聞所見:老鼠輕微的一動便打破了山間的寂靜,聲音隨之而起;烏鴉在荒寒的空中高飛,投下它們翻飛的身影。這兩句通過極細微的描寫,表現了山間入夜時分的寧靜和荒寒,“鼠搖”的聲響十分微弱,但猶可聽見,說明空山幽寂,古塔闃靜。烏鴉在夜空中飛過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鑑,正表現了月色的明朗。這一聯造語也很奇警。“鼠搖”、“鴉矯”脫胎於盧綸的“斗鼠搖松影”和杜甫的“雁矯銜蘆內”,但組合新巧,對仗自然,體現了詩人鍊字取意的精嚴嫻熟。
如此靜謐開闊的景色令詩人心曠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記了塵世的煩擾和紛爭,如同要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尾聯表現了詩人這種物我兩忘的感受。“當此不知誰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陽記》:“司馬德操嘗詣龐德公,值其上冢,逕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須臾,德翁還,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詩中的“客主”就是指詩人自己與寺中僧人。結尾二句雖然只是刻畫一種感受,卻並不離登塔的主題,雖不寫景,而景由此可見。
全詩描繪了荒山、冷月、寒鴉的清冷幽僻之景,雖一字未提墓塔,卻全然是墓塔周圍特有的氛圍,突現了遊覽地的固有特徵。

名家點評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鵬:“全篇鍊字琢句,精嚴嫻熟,如“轉空”、“分暝”,賦予月和雲以生命活力;“鼠搖”、“鴉矯”雖脫胎於前人詩句,卻組合新巧、奇警,都是詩人匠心獨運之詞。”(《詩歌卷·4·宋》)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熙寧七年(1074)罷相,次年復任宰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