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剋星膠囊

癲剋星膠囊

癲剋星(天星鎮癇、天星定癇、癲剋星、癲克寧)膠囊由膽南星、天竺黃、牛黃、珍珠、羚羊角、鉤藤、天麻、全蠍、僵蠶、丹參、柴胡、白芍、石菖蒲等三十餘味組成。具有平肝熄風、通絡鎮痙、寧心安神定驚、清熱化痰、開竅醒腦等功能。基於一作用機理,我們在臨床上辨證地運用癲剋星膠囊治療因痰熱、肝風等引起的頭痛、失眠、狂證等病,收到很好的療效。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癲剋星膠囊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癲癇
  • 用法用量:口服,按小兒年齡大小,每次1/8—l粒
  • 不良反應:嗜睡、頭昏、乏力以及急躁、好動等
基本介紹,動物實驗結果,獲得獎項,處方設計依據,特點,

基本介紹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由於異常放電神經元所涉及的部位不同,可表現為發作的運動、感覺、植物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它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患病率約為人群的5‰。癲癇病目前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治療的基本目的是控制癲癇病的發作間隔時間,不因頻繁發作而影響你的生活質量和對腦記憶的損傷,這是目前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到的,治療的理想目標是通過正規的連續的治療逐步減量或停藥,僅需定期複查即可。
癲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人類文明初期就有記載,最早見於公元前2000年的Hamuraby法典。中醫學把這種病叫做癇病。我國北方多把它叫作“羊角瘋”,南方人則稱“羊癲病”。
癲癇的病理基礎是大腦某一部位的神經細胞發生壞死、缺失、結構異常,或血液供應障礙等,使腦細胞維持自己電位穩定的能力下降,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一旦內、外環境發生改變,就引起該部位神經細胞突然進行放電,並由近及遠地導致更多神經細胞同步放電。所以,癲癇是一種慢性發作性腦功能紊亂症。在臨床上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精神和植物神經等不同程度的障礙,它可以以某一方面為主;也可幾個方面兼而有之。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掌握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腦神經細胞的陣發性過度放電,即所謂“癇樣放電”;二是能引起臨床上的發作表現。這種發作具有發作性、一過性和重複性的特點。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可幾秒、幾分鐘或幾小時。發作間隔時間也可長可短,可每日發數次、數十次,也可數日或數月發1次。發作程度輕重不同,輕者僅有發獃,突然終止活動,無抽搐,經數秒鐘或數分鐘即恢復,重者患者突然跌倒,全身抽搐,兩眼上翻,口吐白沫,甚至窒息導致死亡。因此,在理論上要界定是不是癲癇時,上述兩者都是要必備的,缺一就不能成立。沒有癇樣放電的癲癇是不存在的;而沒有癇樣放電的發作,不應該看作是癲癇發作。

動物實驗結果

除對癲癇病有特效外,我們在臨床運用中治療失眠、狂躁、頭痛等病也取得非常明顯的療效。
為了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新藥用於臨床之前的動物實驗情況是大家所關心和重視的。癲剋星膠囊是在祖傳古方基礎上,經發掘、研究組成的抗癲癇新製劑,具有豁痰清熱、宣竅行氣、熄風鎮痙的功能。因其是在古方套用基礎上完成的。所以已有一定實踐基礎,但是為了尊重科學、遵守新藥研製的有關規定,確保新藥臨床套用的安全可靠,我們仍進行了充分的動物實驗研究,並從這—系列實驗研究中進一步證實此藥的作用。
癲剋星膠囊
先介紹—下藥效學方面的情況。我們採用電刺激和化學藥品等多種手段建立動物驚厥模型,分別觀察癲剋星對不同原因所致驚厥的保護和對抗作用,實驗結果顯示:癲剋星對動物驚厥具有明顯的對抗作用,組方主要成份之間,還顯示出有明顯的增加藥效的協同作用,提示之一配方,組方具有較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毒理學方面,癲剋星既做了急性毒性試驗,也做了長期毒性試驗。長期毒性試驗不僅做了小動物的觀察,還進行了大動物(狗)的實驗觀察。動物急性毒性試驗結果的幾項主要指標表明:體重20±2g小白鼠,其半數致死量LD50,腹腔注射為1041.7±86.6mg/kg,經口灌胃為2l40+260mg/kg。屍體檢驗內臟各主要臟器均未發現有明顯異常改變。長期毒性試驗從2組動物試驗結果來看均顯示,癲剋星在高於藥效學有效劑量6~12倍時,連續給藥90天和180天,實驗動物均未發現有蓄積毒性及延遲性毒性反應。說明癲剋星在臨床常用劑量下,長期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獲得獎項

《香港大公報》“癲剋星”膠囊一再獲得獎項(已被批准向國外出口)
對治療小兒癲癇有顯著效果的“癲剋星”膠囊,先後獲得第五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銀獎和中國新科技成果專利產品博覽會金獎,並已被批准向國外出口。
癲剋星”是由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癲癇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華在祖傳古方基礎上發明研製的中藥製劑。據研究人員對12歲以下的216例癲癇患者臨床觀察,“癲剋星”的總有效率達98%,顯效率為91%。
與同期文獻相比,“癲剋星”對癲癇病的療效明顯高於其他抗癇藥物。用於兒童期治療,更優於其他年齡組,並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研究還證實,“癲剋星”對小兒癲癇患者的腦電圖異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好轉率達66%。
《香港大公報》
癲剋星膠囊治療小兒癲癇療效觀察!癲癇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中大部分起病於幼兒時期,所以小兒癲癇患者的治療問題,—直受到各方面的關注。現將我院一組12歲以下小兒癲癇患者,套用癲剋星膠囊的治療情況作一介紹。
一、臨床資料
1、—般資料:
經臨床和腦電圖檢查(部分病例經CF和MRI檢查)而確診為癲癇,年齡在12歲以下,服用癲剋星膠囊在6個月以上的門診病人216例。其中男136例,女80例,發病年齡最小3個月,平均發病年齡為4.9歲;病程最短為2個月,最長可達12年,平均病程3.6年,服用癲剋星膠囊最短6個月,最長的已達48個月,平均療程13.4月,病因包括感染29例,產傷或腦外傷38例,高熱驚厥52例,有遺傳傾向15例,病(誘)因不明確者82例。
216例均單獨套用癲剋星膠囊治療,不配用其他中西抗癲癇藥物。原服用的抗癲癇藥物均在服用癲剋星膠囊後逐步予以撤停。治療期間,定期進行腦電圖,心電圖,血、尿常規,以及血小板和肝功能檢查。
2、使用藥物:
癲剋星膠囊系我院研製的高效抗癲癇新製劑。
處方:膽南星、天竺黃、人工牛黃、珍珠、鉤藤等20餘味。
用法:口服,按小兒年齡大小,每次1/8—l粒,對發作規律明顯者,可在發作前3小時適當增加劑量,日劑量可保持不變。
二、結果
為了準確評價效果,便於進行療效對比分析.本文仍按1979年青島全國癲癇座談會提出的標準,並結合有關資料而制定出4級判定標準。
完全控制:癇症未再發作,時間已超過用藥前最長間歇期2倍以上。
基本控制:發作頻率減少75%以上,症狀減輕。(顯效)
有效:發作頻率減少50%-75%,發作程度減輕。
無效:未達上述治療效果,或與治療前無明顯差別。
按上述標準,本組216例,完全控制116例,占53.70%,基本控制40例,占18.52%,有效54例,占25.00%,無效6例,占2.78%,顯效率72.22%,總有效率97.22%。
216例中,治療前腦電圖異常157例,陽性率為72.69%。服藥後,157例,按時完成腦電圖複查65例,到檢率41.40%,其中已恢復正常2例,明顯好轉13例,改善28例,無明顯變化22例,好轉率達66.15%。
服藥過程中,定期進行的心電圖、血尿常規、以及血小板、肝功能檢查中,均未發現有明顯的異常現象。
雖有47例出現嗜睡、頭昏、乏力以及急躁、好動等不舒反應,但是這些反應不僅程度輕微,且大多出現在服藥初期,除少數需要調整次/日劑量外,一般均無需特殊處理,在短期內可見消失。
三、討論
中醫這對癲癇病因的論述,不外風、痰、火、驚四端,因風性善動故抽搐,而痰蒙清竅而神昏,故風與痰為發病的基礎。本方以宣竅行氣、豁痰清熱、熄風鎮定為主,以使風熄、氣順、痰消、心竅通而達神志漸復。方中以膽南星、天竺黃清熱豁痰、清心定驚為主藥,配牛黃、珍珠、羚羊角、鉤藤等清肝膽之熱,以避熱生風,以天麻、全蠍、蟬蛻、僵蠶等平鎮內風,熄風鎮痙,以石菖蒲等經痰導滯,以丹參、琥珀活血散瘀。同時鑒於祛邪導滯之品每易煉津耗液,傷及正氣,癲癇病程久長,反覆發作,並加白芍、遠志等育養陰液,陰生陽長,化生有源。本方劑緊扣心肝二髒之病機,痰氣火三者之病源程式,融清熱疏肝、平肝熄風、導痰祛瘀、養陰益氣、開竅寧心於一爐,不僅抗癇止驚功效顯著,且能適用於各類型之癲癇病證。與同期文獻相比,癲剋星膠囊控制發作的療效明顯高於一般抗癇藥物,用於兒童期治療,更優於其他年齡組。
儘管對抗癲癇藥的臨床療效與腦電效應之間的關係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數學者一致認為:腦電圖不僅對癲癇的診斷、病灶部位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療效評價以及抗癲癇藥物的改用和減停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觀察結果支持上述觀點,腦電圖能夠反應臨床控制程度。雖然其改善明顯較臨床好轉出現滯後,但癇性放電一般隨著治療時間的延續而逐漸減少,及至消失。本組腦電圖複查資料完整的65例,平均療程為14.8月,腦電圖的好轉率為66.15%,預示癲剋星膠囊的腦電效應是令人鼓舞的。

處方設計依據

癲剋星的組方,是根據中醫理論、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利用現代醫學技術,經多年努力而獲得的一項科研新成果。
中醫學有關癲癇的病機,歷代文獻都有較多的論述,其基本觀點認為與痰、火、氣關係最為密切。
①積痰:古人稱“無痰不作癇。”《丹溪心法·癇》指出:癇證“無非痰涎壅帶,迷悶心竅”,指出了痰與癲癇的發生密切相關。癲癇初病實證多有痰熱迷塞心竅;久病多虛多有痰濕擾亂神明;總之,痰積內伏是癲癇發病的主要原因。
鬱火:或為痰濕郁久化火;或為五志過極,郁怒憂思而生肝火;或為房勞傷腎,腎水不濟,心火亢盛。火邪—方面煉津成痰,另一方面觸動內伏痰濁,使痰隨火生,陰蔽心包,引發癲癇,即“無火不成痰”之渭。
③氣鬱:張景岳曰:“癲癇多由痰氣,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引其倏病倏至者,正由氣之倏順也,故治此者,為察痰察氣。”氣鬱既可阻塞氣機。壅閉經絡、阻閉心竅,還可氣鬱化火,火牙止擾神明而發癲癇。
同時,癲癇的發生,多是時發時止,且反覆發作。日久必然影響五臟功能,導致心、肝、脾、腎臟氣失調,氣血俱病,陰陽氣機紊亂。故癲癇患者往往虛實夾雜,正虛邪實。根據癲癇的病機在於風、火,痰、瘀導致肝脾腎臟氣失調,陰陽氣機紊亂,氣逆痰壅,火炎風動,蒙閉清竅而突然發作。據此,我們在家傳秘方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從事中草藥防治癲癇的實踐經驗,在辨證的基礎上選用專方專藥,擬定了具有豁痰清熱、宣竅行氣、熄風鎮痙功能的癲剋星膠囊。
運用中醫理論對病機進行分析:頭暈、頭痛、胸悶為風痰上擾,內風夾痰橫竄,氣血逆亂於胸中,心神失守,故昏撲、不省人事;面色先見潮紅系由風陽上涌而成。繼之面色紫紅、青紫或蒼白,口唇青暗,皆因風痰、痰熱蔽塞心胸,陽氣受遏,或血行瘀阻,使清氣不得入而濁氣不得出所致;重者發癇時手足冰冷,兩目上視,牙關緊閉,頸項側扭,四肢抽搐,皆由內風竄擾筋脈所成。喉中痰鳴,口吐涎津,發出羊叫嚎之聲等。按《張氏醫通癇》所論:“惟有肝風故也。”舌紅屬熱,苔膩主濕盛,苔黃膩為內蘊痰熱;其脈弦滑,屬風痰內盛之證,惟風痰聚散無常,故反覆發作而醒後一如常人。
所以本方治則正如《素問·大奇論》曰:“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張景岳曰:“格塞心竅……正由氣之倏逆倏順也,故治此者,當察痰察氣:”陳修園曰:“癇者忽倒無知,口角流涎,或作五畜聲,少項即愈,作止有間斷也,皆痰火為病。”故治癇重當行痰,而行痰當順氣。頑痰不化,需辛溫開導,痰熱固結須清化降火。總之,本病治療重在風、火、痰、瘀。陽癇多有肌強直陣攣發作,急則治標,以清熱熄風、滌痰定癇為治法。故豁痰清熱、宣竅行氣、熄風鎮痙實為癲剋星膠囊的治療原則。
癲癇病為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發作性疾病,病程中有反覆發作神經元異常放電,暫時性突發性大腦功能失常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綜合症。
本病為常見病,國外發病率為17.30―100/10萬,國內部分城市調查的年發病率35/10萬。患病率我國為4.75/萬。根據國內流行病學資料,男性發病較女性多,男女比約1.7:1。
康復保健,對繼發性癲癇患者,應注意治療原發性疾病,如顱腦外傷、腦囊蟲、腦腫瘤等。對所有癲癇病患者,應注意生活調養,不妄作勞,寧靜舒心,生活規律,起居有節,飲食富於營養,不過食肥甘。居室環境宜安靜空氣新鮮,特別要避免精神創傷和過度刺激(含過大的聲、光、語言等)。
根據傳統醫學與家傳認為,癲癇病為風、火、痰、瘀是導致發病的主要病機。痰火內閉,風痰閉阻,氣血瘀滯所致故其治療應採用豁痰清熱,宣竅行氣,熄風鎮痙,活血祛瘀之法進行治療。一般採用下述用藥:
大發作:癲剋星A號加D號――小發作:癲剋星B號加D號――混合性發作:癲剋星C號加D號——少數患者效果欠佳出現加重或體質過敏者可選用:大發作:癲剋星D號加卡馬西平――小發作:癲剋星D號加丙酸鈉。

特點

癲剋星膠囊有何抗癲癇作用的藥理特點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癲癇藥物種類較多,那么癲剋星膠囊作為一種新的抗癲癇藥物,與其他常用的抗癲癇藥物比較,有哪些特點,有什麼優越性呢?
癲剋星膠囊臨床套用以來,綜合有關醫院提供的臨床資料,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些基本看法:
①癲剋星膠囊控制癲癇發作的近期療效,不論其顯效率和總有效率都比較高。有一組304例病人服用癲剋星膠囊的實際療效(按照一次全國性專業會議上擬定的統—標準和要求),其顯效率為91.78%,總有效率為98.68%。
②抗癲癇作用較廣譜,癲剋星膠囊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各種發作類型均顯示出有明顯的療效。
③與現有多種常用抗癲癇藥物間沒有交叉耐藥性。患者如對目前常用的抗癲癇藥有明顯耐藥而效果不佳,請您不要忘記癲剋星可能給您一次新的希望。不少病人在改用癲剋星膠囊以後,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④改善腦細胞電活動方面也比較突出,在一組病例分析中,34例服用癲剋星膠囊前腦電圖檢查顯示異常結果的病人,經短期服用癲剋星膠囊後,腦電圖複查時已有20例腦電活動得到改善或恢復。
⑤安全可靠:到目前為止,除極個別對本藥有過敏反應的病人以外,在服用癲剋星膠囊的過程中.臨床上還沒有發現有明顯的毒副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