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基礎篇和臨床篇兩大部分。基礎篇介紹了癌腫中西醫結合診斷和治療模式,以及中醫中藥對腫瘤研究中幾個重要方面,如腫瘤免疫、分化與誘導分化、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腫瘤酶學等的探索研究。臨床篇收錄了21種癌腫病症,這些病症都是近年在中西醫結合研究上有頗多研究成果的癌腫,每一病症按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方面敘述,重點突出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容。 本書所收資料新穎,切合臨床實際,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本書可供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研和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癌腫研究基礎與臨床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公司
- 頁數:445頁
- ISBN:7532385728, 9787532385720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於爾辛
-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1日
- 開本:32開
- 定價:40.0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分基礎和臨床兩部分。基礎部分涉及癌腫的流行病和預防,中醫發病機制,中西醫結合的診治模式和現代腫瘤研究中幾個重要方面的中醫探索。臨床部分涉及常見的癌腫二十餘種,探討了常規的治療模式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模式。
在有關腫瘤書籍頗多的今天,本書有其獨特之處。可供腫瘤工作者、中醫和西醫工作者參考。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癌腫的流行病學及預防
一、癌腫發病和癌腫發病譜的變化
二、發病因素
(一)遺傳和體質
(二)環境
(三)其他
三、預防措施
(一)一級預防
(二)二級預防
(三)三級預防
第二章 癌腫的中醫發病機制
一、腫瘤的發生機制
(一)正虛邪實
(二)氣滯血瘀
(三)臟腑失調
(四)痰濕凝聚
(五)毒熱內結
二、腫瘤浸潤和轉移
第三章 癌腫中西醫結合的診斷模式
一、中醫診斷
二、西醫診斷學進展
(一)影像學診斷
(二)病理學診斷
(三)臨床實驗室檢查
三、中西醫結合診斷研究進展
(一)中西醫結合對中醫診斷方法的研究
(二)腫瘤中醫診斷的臨床分析
四、中西醫結合診斷腫瘤的學科優勢
第四章 癌腫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模式
一、以人為本
二、循證醫學和臨床實踐
(一)循證醫學
(二)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
(三)循證醫學與中西醫結合
三、單一治療和綜合治療
(一)單一治療
(二)綜合治療
(三)不同分期的治療
(四)“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概念的治療實踐
(五)中西醫結合整體調整治療腫瘤
(六)中西醫結合局部治療腫瘤
(七)中醫藥綜合套用
(八)中西藥聯用方案
四、對症治療
(一)肝癌腹水治法
(二)肝癌黃疸治法
(三)肝癌發熱治法
(四)癌性疼痛治法
五、精神和體質
(一)精神因素
(二)體質因素
六、毒副作用的防治
(一)骨髓抑制
(二)胃腸道反應
(三)腎及膀胱毒性
(四)心臟毒性
(五)肺臟毒性
(六)肝臟毒性
(七)神經毒性
(八)毛髮脫落
(九)過敏反應
(十)局部反應
(十一)遠期毒性
七、抗腫瘤中藥的不良作用及其預防
(一)抗腫瘤中藥的不良作用
(二)抗腫瘤中藥不良作用的預防
第五章 現代腫瘤研究中幾個重要方面的中醫學探索
一、抗腫瘤免疫
(一)免疫功能與中醫辨證的關係
(二)中藥對免疫功能的調節
二、分化和誘導分化
(一)誘導腫瘤細胞(株)分化
(二)誘導癌細胞前期病變分化
三、凋亡
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五、基因組學與蛋白組學
六、轉移和抗轉移
(一)激素
(二)凝血機制
(三)免疫反應
(四)組織損傷
(五)細胞外基質
(六)H-ras基因
(七)CD44基因
(八)mdm2基因和E-鈣黏蛋白
(九)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
(十)nm23基因
(十一)Kai-l
(十二)黏附分子
臨床篇
第六章 鼻咽癌
第七章 肺癌
第八章 食管癌
第九章 胃癌
第十章 肝癌
第十一章 胰腺癌
第十二章 大腸癌
第十三章 乳腺癌
第十四章 子宮內膜癌
第十五章 子宮頸癌
第十六章 卵巢惡性腫瘤
第十七章 腎臟腫瘤
第十八章 膀胱腫瘤
第十九章 睪丸癌
第二十章 前列腺癌
第二十一章 惡性黑色素瘤
第二十二章 白血病
第二十三章 惡性淋巴瘤
第二十四章 腦瘤
第二十五章 甲狀腺癌
第二十六章 轉移性腫瘤
附腫瘤常用藥物英文縮寫與中文名稱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