瘺孔癌指因慢性瘺孔和潰湯而轉移成為癌的一種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瘺孔癌
- 發病部位:幾乎全部為下肢
- 發病年齡:多在20歲以下占大半
- 臨床症狀:疼痛,滲出液增加,惡臭
簡介,歷史背景,發病原因,發病年齡,臨床症狀,X線檢查,治療,癌轉移,預防,
簡介
瘺孔癌指因慢性瘺孔和潰湯而轉移成為癌。通常男性多。發病部位幾乎全部為下肢,脛骨多於股骨,足趾骨、跟骨也有發生。
歷史背景
100多年前人們就
知道慢性瘺孔和潰瘍能成為癌的發祥地。1835年Hawkins最先報告火器傷性潰瘍癌,1846年Dittrich最早報告繼發於慢性骨髓炎的瘺孔的扁平上皮癌。從骨髓炎發生的扁平上皮癌頻率一般認為是0.5%。1902年日本宮田最早報告,到1982年渡邊進行總結,日本共報告100例。中國的情況如何,有待查證。
發病原因
瘺孔癌的發生原因,有多種多樣,各種假說,但至今也沒有任何明確的結論。但人們一般認為瘺孔癌的發生原因是由慢性的,持續性的炎症分泌物慢性刺激引起。所以,在患有慢性感染或慢性骨髓炎並發瘺孔時要多加注意,以防發生瘺孔癌。
發病年齡
瘺孔癌多由骨髓炎而引起,所以發病的年齡一般都較年輕,多在20歲以下占大半,與一般血源性骨髓炎的發病年齡相同。但確定瘺孔癌時年齡都比較偏大,瘺孔癌的確定年齡一般為40歲以後,即所謂的癌年齡。到癌發生時瘺孔持續存在的時間多半都在20年以上,也有10年以下的病例,所以,瘺孔癌的發生與瘺孔存在的時間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絕對的關係。
臨床症狀
瘺孔癌發病時局部都有比較典型的特徵,會出現疼痛,滲出液增加,惡臭,腫瘤形成及易出血。作為局部症狀疼痛,幾乎所有的瘺孔癌病例都有疼痛,這種疼痛的特點是慢性,持續性,不能緩解骨深部疼痛,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種止痛藥,甚至大量的安眠藥,有時注射杜冷丁也不能完全較長時間的解除疼痛。患者常作為用雙手握著病灶部位以上試圖緩解疼痛。滲出液明顯增加是局部另一個突出的症狀,滲出液為白色、渾濁白色及灰白色,滲出液量日漸增多稀薄,用各種減少滲出液的治療法都不能減少滲出液。惡臭是常有的症狀,這種惡臭具有某種特點,發嘔,特別是手術打開病灶時,發嘔、惡臭,甚至帶雙層口罩也無效。創面腫瘤形成呈火山狀,有時呈菜花狀,有時呈瘺孔狀,瘺孔狀的腫瘤周圍常有白色瘢痕形成。菜花狀腫瘤糜爛時容易出血。
X線檢查
瘺孔癌的X線檢查在局部大部分會有骨硬化,骨缺損及骨破壞的表現,這種硬化骨與缺損區分離明顯,骨破壞廣泛,連續X線拍片對比骨缺損區迅速加大,有時可見高度骨質疏鬆。
治療
瘺孔癌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grade1型時可做病灶清除,Papineau法和Ilizarov法治療,但grade2和grade3型時應給予截肢治療,同時也要搔爬淋巴結周圍,以防轉移。由於診斷學及抗生素的發達,今後瘺孔癌的發病率會越來越少,但是對繼發於高齡慢性骨髓炎的扁平上皮癌(瘺孔癌)的治療時,應該在病理組織學檢查惡性度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各種治療對患者帶來的實惠。骨軟組織原發的肉瘤由於化療的導入,使治療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對於組織學鑑定,惡性程度高的繼發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扁平上皮癌,必須進行以博來黴素和培諾黴素為中心的化療。配合化療可以服用一些中藥,減輕毒副作用。
癌轉移
瘺孔癌與其它癌一樣,有良性和惡性之分,瘺孔癌的生成由上皮組織惡化形成的。癌形成後沿瘺孔向深部浸潤直到骨。在骨組織內腫瘤迅速生長。瘺孔癌會通過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兩種途徑而轉移到別的部位,但大多轉移的主要部位是肺部。據報導北京骨髓炎醫院治療的瘺孔癌病例中也有10年後仍生存的患者。
預防
瘺孔癌原因不明,無法預防。早期徹底治癒骨髓炎消滅瘺孔是防止和預防癌變的唯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