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狂史(瘋癲與文明 : 理性時代的瘋癲史)

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狂史

瘋癲與文明 : 理性時代的瘋癲史一般指本詞條

《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狂史》是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61年。

該書由序言、愚人船、大禁閉、瘋人、激情與譫妄、瘋癲諸像、醫生與病人、大恐懼、新的劃分、精神病院的誕生和結論組成。福柯通過瘋癲命運的變化對啟蒙進行了批判,對理性進行了批判,對機構體制進行了批判,對精神病學也進行了批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狂史
  • 外文名:Madness and Civilization: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
  • 作者米歇爾·福柯
  • 類別:哲學
  • 首版時間:1961年
  • 字數:189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瘋癲與文明》展現了被理性敬畏、扭曲、展現、審判的瘋癲。文藝復興前,瘋癲是未知、神秘的知識的象徵;古典時期,隨著瘋癲者的被禁閉,他們逐漸被解釋為虛無誕妄,是理性的眩惑;隨著現代精神病院的誕生,瘋癲陷入徹底沉默,在理性話語系統的統治中完全失語。

作品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愚人船”
第六章 醫生與病人
第二章 大禁閉
第七章 大恐懼
第三章 瘋人
第八章 新的劃分
第四章 激情與譫妄
第九章 精神病院的誕生
第五章 瘋癲諸相
結論

成書過程

1961年,福柯在巴黎大學(索邦)通過哲學博士論文答辯。按照當時法國的制度,博士論文必須出版後才能進行答辯。因此,論文在當年已先由巴黎普隆出版社出版,書名為《瘋癲與非理智:古典時期的瘋癲史》(Folie et déraison: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1964年,該書出版了縮寫本。1965年,該書的英譯本出版。英譯本基本上依據的是縮寫本,但是由福柯補充了一些內容,主要是根據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縮寫的《激情與譫妄》。書名也改為《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

作品思想

福柯指出,瘋癲與理性的對立和分裂不是天然的,而是近代社會產生的特殊現象。他將瘋癲與理性的關係史追溯至中世紀對麻風病的排斥。在中世紀,瘋癲並不與理性處於截然對立的位置。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待瘋癲的態度還是曖昧的。而且,在故事和道德寓言中,在學術作品、造型藝術、文學和哲學中,瘋癲都成為中心意象。瘋癲是啟示性的,人們正是藉助瘋癲,表達了對凶兆和秘密的直覺性領悟。人們只是將瘋癲看做是最大的弱點,但沒有危險,它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
但在古典時期,人們把瘋癲看成一種需要用禁閉來對付的破壞力量和威脅。福柯將1656年建立的巴黎總醫院,作為古典時代對待瘋癲的一個標誌性記號。巴黎總醫院不是一個醫療機構,而是種“治安”手段,禁閉表現出的是倫理和道德維度。被禁閉,不是因為它的非理性,而是因為它的反勞作與非道德。禁閉所的出現,正是古典時期資產階級美德憧憬的流露。在此,道德被視作理想、律令,禁閉正是用暴力壓制那些反道德的社會因素,用勞動讓他們的道德升華,重獲拯救。而且,瘋癲者被展示、被參觀、被表演,瘋癲醜聞成為公開的娛樂與注意的焦點,瘋子被視作是動物而不是病人,瘋子的發作被認為是動物獸性的狂吼,因而,駕馭瘋癲只能靠紀律或殘忍。
到了18世紀末,人們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對禁閉提出了批判,但批判並沒有解除禁閉,反而使精神病院的禁閉進一步制度化。在精神病院裡,醫生借用科學面具使自己成為最重要的角色,對病人具有家長和法官的權威。福柯集中地分析了圖克和皮內爾建立的精神病院。在圖克的休養院裡,被道德和宗教環境籠罩著,與邪惡完全隔離開來。為此,休養院強調“家庭”概念,瘋人不過是家庭中的孩子,他應服從於家長的理性權威,而皮內爾認為,宗教刺激與引發的瘋癲,是譫妄、幻覺、絕望、憂鬱的根源。因此,在精神病院中,宗教不應成為生活的道德基礎,而應成為醫療對象,一旦將宗教從瘋人的頭腦中過濾掉,瘋人就可能返璞歸真,情緒安定。因而,瘋人院最終成為一個道德領域,美德統治了瘋人院,它支配了瘋癲的核心部位,它既是瘋癲的真相,又是消除瘋癲、越軌、罪惡的手段。圖克和皮內爾的精神病院有一個共同點——對醫務人員的神化。醫生在瘋人院內占據著主導地位,因為他們是作為司法和道德保證的化身,而不是作為 個醫學知識權威來發揮作用的。
最後,福柯抨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認為,精神分析“始終無緣進入非理性統治的領域”,相反,只有藝術才能包容瘋癲和非理性行為,才能透露體驗的直覺,領略萬物的終結和開端。福柯在書中提到了他心目中反理性的瘋癲英雄: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奈瓦爾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阿爾托。他將理性批判的任務交給了詩人和藝術家,正是通過他們,直覺、體驗、欲望、審美以一種“以暴抗暴”的方式向理性反擊。

作品影響

《瘋癲與文明》雖是福柯早期的代表作,但潛伏著他日後眾多的主題種子,尤其是生存美學問題。生活作為一件藝術品,既是福柯在古希臘人那裡發現和探討的主題,同時又是他踐行的理想。福柯對“瘋癲”歷史的考察,就力圖表明制度化和道德化的陰鬱、壓制本性,瘋癲遭到的正是制度化和道德化的雙重束縛。該書最終敲響了西方社會禁閉的喪鐘。

作品評價

法國哲學家喬治·康吉蘭:“這部著作的重要性是十分顯然的。福柯全面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今天,造型藝術、文學和哲學中所體現的瘋癲對於現代人的意義。福柯有時條分縷析,有時又把主要線索混合起來。他的論文表明,它既是分析性的又是綜合性的著作。因此,讀起來並不總是很容易,但對善於思考的頭腦則會開卷有益。福柯實際上力圖表明,瘋癲是‘社會空間’中的一個知覺對象,它是在歷史過程中由許多方面建構成的,是由多種社會實踐,而不是由一種集體感覺所捕捉到的,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簡單地成為思辨理解的分析對象。這部著作的獨創性在於,它把被哲學家和精神病學史專家完全遺棄的材料——遺棄給對自己專業的歷史或前史感興趣的精神病專家的材料,重新放置在更高的哲學反思的層次上。”

作者簡介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國人,20世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之一, “後結構主義”代表人物,他對人類知識歷史所做的“考古學”研究,影響了當代社會科學的發展。他於1961年獲博士學位,並寫出《瘋癲與文明》,以後陸續出版《詞與物》、《知識考古學》、《規訓與懲罰》、《性經驗史》等重要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