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肢體萎縮軟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一·痿》:“白膠、鹿茸、鹿角、麋角、膃肭臍,並強陰氣,益精血,補肝腎,潤燥養筋,治痿弱。” ...
亦作“ 痿蹷 ”。 1.指手足萎弱無力,動作行走不便的病症。亦特指下肢麻痹。 晉 王叔和 《脈經·診百病死生訣》:“診人被風不仁痿蹷,其脈虛者生,堅急...
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痿者萎也,枯萎之義,即指肢體痿弱,肌肉萎縮...
痿形聲。字從疒從委,委亦聲。“委”意為“軟縮”、“軟化”。“疒”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軟縮病”、“軟化病”。本義:肌肉軟化。...
《痿論》是戰國時期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 痿論篇名解 編輯 痿證,是指肌膚枯萎,筋骨關節弛緩、痿弱不用的一類病證。《字林》雲:“痿,無力也。”...
脾熱痿軟,病證名。由膏梁積熱、濕熱傷脾所致之痿弱病證。...... 脾熱痿軟 ,《症因脈治》:“脾熱痿弱之主,唇焦齒燥,口乾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轉側,...
痿證,中醫病症名。是指肢體痿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的一類病證。病因有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多由溫熱毒邪或濕熱浸淫,耗傷肺胃津液而成。內傷多為飲食或久病...
痿症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導致痿病的原因非常複雜,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久病等均可...
肺痿,中醫病名。是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症狀,為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本病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後期發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與脾、胃、...
腎痿證名。即骨痿。《醫宗必讀·痿》:“腎痿者,骨痿也。”...... 腰脊酸軟,下肢痿弱 主要病因 腎熱內盛,陰精損耗 由於腎熱內盛,或邪熱傷腎,陰精耗損...
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痿者萎也,枯萎之義,即指肢體痿弱,肌肉萎縮...
病證名。由產後或失血後,血虛不能養筋所致的痿症。見《證治匯補·痿躄章》。證見手足痿弱無力,不能行動,面色萎黃。治宜養血為主。《丹溪心法·痿》用四物湯...
語出《素問·痿論》。屬痿證之一,症見腰背酸軟,難於直立,下肢痿弱無力,面色暗黑,牙齒乾枯等。由大熱灼傷陰液,或長期過勞,腎精虧損,腎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
腰膝無力,症名。即腰膝軟弱無力。輕者稱腰軟、膝軟,重者稱腰膝痿弱。多因肝腎虧損,失於滋養,或寒濕、濕熱等邪氣痹阻腰膝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