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長期紊亂導致的尿酸鹽在體內蓄積並形成結晶的“結晶病”。痛風患者的心臟病變極少數是尿酸鹽在心臟蓄積、結晶甚至形成結石引起的痛風心臟病,更多的是因痛風易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病變。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肌
- 常見病因:因痛風易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導致
- 常見症狀:左心室肥大、肥胖、糖耐量減低、血液呈高凝狀態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原發性痛風
為先天性和特發性嘌呤代謝異常,其分子缺陷部位大多不清,系多基因遺傳,既可是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過少,亦可二者都有,少數被認為是由於特異酶缺陷,如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活性增高,使尿酸生成過多,為伴性遺傳。
2.繼發性痛風
最常見的原因是腎臟疾病(多囊腎,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鉛毒性腎病等),高血壓,骨髓增生性疾病,血液病,惡性腫瘤和多種藥物等。
3.代謝綜合徵
高尿酸常與肥胖,胰島素抵抗,高三醯甘油血症等同時存在。
臨床表現
1.痛風心肌病,心臟痛風結石
心臟作為全身的一部分,偶可發生尿酸鹽蓄積,結晶甚至形成結節,贅生物而破壞心臟結構,形成心臟病變。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痛風患者易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上,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痛風常見於同一患者,半數痛風患者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增加左心室壓力負荷,促發左心室肥大形成高血壓心臟病。痛風患者由於病變累及關節,大多活動量不足,半數患者發生肥胖;另外,痛風患者有高脂血症者占大多數,糖耐量減低者占多數,此外,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加,呈高凝狀態者占痛風患者的一半以上。
檢查
1.血尿酸測定
空腹8小時以上抽血,血尿酸正常值:210~420µmol/L或<7mg/dl,或男性為:0.38~0.42mmol/L(6.4~7mg/dl),女性為:0.309mmol/L,當超過0.38mmol/L,則易形成結晶物而沉積在人體的組織中,導致痛風,痛風急性發作期血尿酸常超過420µmol/L(7mg/dl),緩解期可正常。
2.尿液檢查
可檢測尿pH值,有無血尿,蛋白尿等,在疾病的晚期尿中常有蛋白。
3.白細胞及血沉
發作期白細胞總數可增高,血沉增快。
4.關節X線攝片
痛風反覆發作可見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繼而關節腔狹窄,軟骨下骨內及骨髓內均可見痛風石沉積,骨質疏鬆,鄰近關節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樣或圓形透明缺損區,大小不一,其邊緣銳利呈半圓形或連續弧形,邊緣可有增生鈣化,嚴重者有骨折。
5.腹部X線攝片
腎可見結石陰影。
6.關節腔穿刺檢查
急性發作期關節腔穿刺,取滑囊液進行旋光顯微鏡檢查,可發現尿酸鹽結晶呈針形在白細胞內或游離,有弱折光現象。
診斷
原發性痛風的診斷依據為臨床症狀,高尿酸血症及治療反應並除外繼發性痛風,一般可做出臨床診斷,確診需從關節腔穿刺液,組織活檢或痛風結石穿刺發現尿酸鹽結晶。
痛風確診後,應仔細尋找是否有心臟受累的徵象,對疑診心臟痛風結石者,應積極隨訪治療,如能通過影像肯定心臟病變,又能經冠狀動脈造影除外冠心病也可做出臨床診斷。
治療
1.飲食控制
痛風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防止過胖,糖類在總熱量中不宜超過50%~60%,應少吃糖果,以免加重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尿酸生成。應節制肉食,蛋白質日攝入量以1g/kg體重為宜。應避免進食肝、腎、沙丁魚、酵母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應戒酒。
2.避免誘發因素
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等誘發因素。
3.飲水
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尿量每天在2000ml以上。對血尿酸增高、腎功尚好者可使用促使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
4.處理伴發徵象
對大多數痛風患者尚需認真處理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伴發徵象。
5.急性發作期
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熱敷受累關節。可服用秋水仙鹼、非固醇類抗炎藥等治療。發作間歇期如血中尿酸增高也要堅持藥物治療。
6.痛風心臟病變
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冠狀動脈功能不全的徵象應分別處理,尤其應注意的是,患者腎臟病變多已處晚期,使用洋地黃等主要通過腎臟排泄的藥物更要採取慎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