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化石

痕跡化石

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留在沉積物表面或沉積物內部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形跡構造形成的化石。不包括由生物體變成的實體化石,更不包括各種自然應力(物理的和化學的)所形成的無機沉積構造。從沉積學角度來看也可以說遺蹟化石是各種生物成因的沉積構造,如各種生物擾動、足跡、移跡、潛穴、糞化石等;以及生物侵蝕構造,如鑽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痕跡化石
  • 外文名:Trace fossil
  • 屬性:化石
  • 又稱:遺蹟化石
  • 形成:地史時期中動物活動過程而成化石
  • 舉例:糞化石、蛋化石
釋義,形成及舉例,特徵,

釋義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也稱遺蹟化石。指地史時期的各類生物在其生活活動過程,遺留的各種痕跡和遺物保存下來而成的化石。如保存在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的足跡、移跡、潛穴、鑽孔和排泄物等。 

形成及舉例

遺蹟化石指由地史時期中的動物在其生活活動過程中所遺留的痕跡和遺物保存而成的化石,前者如足跡、移跡、潛穴、鑽孔等;後者如糞化石、蛋化石、胃石以及原始人類的工具等。一般根據其形態特徵單獨分類命名。最早出現於前寒武紀,各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有的地層中遺蹟化石十分豐富,可作為良好的標誌層,如我國貴州鳳崗、湄潭一帶下志留統的蟲跡砂岩。遺蹟化石對於岩相分析和古生態研究非常重要,有的還可用於確定沉積地層的年代及其頂地面等。

特徵

著名痕跡學家A.Sellaeher和R.Frey指出,痕跡化石具有四個明顯特徵:
①已知痕跡化石延續時間長,它有利於不同時代痕跡群落的形成環境進行比較;
②痕跡相的相帶範圍窄,從大陸到海盆最深處具有不同的環境相帶,它們分別以不同的痕跡群落為特徵;
③無次生變化,不搬運遷移,比實體化石更能反映原有沉積環境的面貌;
④易於研究。生物的生活習性與其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不同的生物’,由予生活於同一環境中,可能具有相似的行為方式,從而留下相同或相近似的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