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內容簡介:早期的藥物發現和研究與化學學科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隨著各學科的發展,當今的藥學已是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體現。為了反映當今藥學的狀況,提高讀者對藥物的使用和對藥物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性的認識,《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選擇、介紹了藥物的一般知識、麻醉藥、抗微生物藥、抗生素、抗腫瘤藥和藥物的結構與生物活性關係等六個方面的內容。《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中對一些著名學者的成功業績和他們的思考方法也作了一些介紹,希望能讓讀者在增加藥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方法上也有所啟發。
基本介紹
- 書名: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李仁利 宋心琦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編輯推薦:化學是這樣的一門科學:茫茫宇宙中浩瀚的物質世界,在化學家看來,不過是千百萬種化合物的存在與組合,而且是由為數不多的幾十種常見元素所組成的。化學是這樣的一門科學:它為其他學科和新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但在社會對新技術成就的一片讚揚聲中,它卻甘於默默無聞。《病魔剋星:藥物化學漫談》介紹了藥物化學知識。
圖書目錄
前言/001
1保護人體健康的無名英雄——藥物
1.1 藥物——神聖的商品/002
1.2 藥物使用中的學問/005
2外科學發展的先決條件——麻醉藥
2.1 外科醫生令人討厭的時代/014
2.2 第一種麻醉藥——笑氣/016
2.3 乙醚套用於外科手術/022
2.4 氯仿也是一種麻醉劑/028
2.5 尋找新麻醉劑/031
2.6 尋找局部麻醉藥/035
2.7 麻醉藥的功勞/043
3向致病微生物宣戰/045
3.1 由染色引發的“魔彈”遐想/047
3.2 染料和藥物聯姻/057
3.3 “白色瘟疫”及治療藥物的發現/072
4神通廣大的抗生素
4.1 青黴素的發現/081
4.2 青黴素的化學/090
4.3 發現頭孢菌素/096
4.4 抗癆抗生素——鏈黴素/099
4.5 抗生素爆炸/103
4.6 神通廣大的抗生素/106
5與癌症搏鬥的化學衛士
5.1 癌是怎樣產生的/109
5.2 抗癌藥物/128
5.3 腫瘤細胞的耐藥性/172
5.4 生物療法/173
5.5 期待與希望/183
6藥物的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間的關係
6.1 對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關係的認識/187
6.2 受體學說/191
6.3 藥物的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的關係/202
6.4 藥物的立體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係/208
6.5 定量構效關係/217
結束語/219
1保護人體健康的無名英雄——藥物
1.1 藥物——神聖的商品/002
1.2 藥物使用中的學問/005
2外科學發展的先決條件——麻醉藥
2.1 外科醫生令人討厭的時代/014
2.2 第一種麻醉藥——笑氣/016
2.3 乙醚套用於外科手術/022
2.4 氯仿也是一種麻醉劑/028
2.5 尋找新麻醉劑/031
2.6 尋找局部麻醉藥/035
2.7 麻醉藥的功勞/043
3向致病微生物宣戰/045
3.1 由染色引發的“魔彈”遐想/047
3.2 染料和藥物聯姻/057
3.3 “白色瘟疫”及治療藥物的發現/072
4神通廣大的抗生素
4.1 青黴素的發現/081
4.2 青黴素的化學/090
4.3 發現頭孢菌素/096
4.4 抗癆抗生素——鏈黴素/099
4.5 抗生素爆炸/103
4.6 神通廣大的抗生素/106
5與癌症搏鬥的化學衛士
5.1 癌是怎樣產生的/109
5.2 抗癌藥物/128
5.3 腫瘤細胞的耐藥性/172
5.4 生物療法/173
5.5 期待與希望/183
6藥物的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間的關係
6.1 對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關係的認識/187
6.2 受體學說/191
6.3 藥物的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的關係/202
6.4 藥物的立體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係/208
6.5 定量構效關係/217
結束語/219
序言
20世紀90年代,在新的全球性科學技術發展高潮和隨之而來的激烈競爭初現端倪之時,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科學家談物理》、《科學家談生物》、《走近化學》、《化學·社會·生活》等叢書陸續出版,在當時為數不多的原創學科科普中,其內容的新穎、作者陣容的強大、語言文字的生動堪稱首屆一指。這套學科科普凝聚了當時物理學、生物學、化學領域的大家們的遠見卓識和汗水心血。以“大科學家寫科普”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和細膩別致的情懷,為當時的青少年——21世紀的主人們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同時,擴展科技視野,了解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提供了一條最權威、最前沿、最貼近的通道;大家們字裡行間所流露出來的對科學世界的嚮往與痴迷、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和虔誠,也深深地感動和影響了一代青少年。
二十餘年之後,我們選擇以“中國原創科普經典”的名義再次整理出版這套科普則有著非凡的意義。其一是原創的彌足珍貴。這么多大科學家的學識、思想、精神匯聚於此實屬不易。時至今日,這其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我們,但他們的所著所言卻是具有恆久長遠的生命力的。這些原創於令時今日的我們,其珍貴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是經典的不可複製。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套科普所展現的有些內容也許不是如今最前沿的知識,但它所記錄的是這個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或幾步,它已經成為經典。因此除了將某些符號和計量單位與現在的規定接軌外,我們沒有做大的改動,選擇儘量保留它的原貌。其三是精神的代代傳承。這些著名的科學家們不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科普知識,更自然由衷地表達著對科學的熱愛與敬畏,這些精神的甘露潤物細無聲。我們真心期待21世紀的青少年朋友們也能悉心來感受和傳承,向偉大的科學和偉大的科學家們致敬!
需要說明的是,時隔多年,有些作者如今已經離世,有些作者現在已經聯繫不上,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中。如果有作者或作者的家人、朋友獲悉我們再版這套書的情況,請跟我們聯繫,我們一併付酬致謝。
二十餘年之後,我們選擇以“中國原創科普經典”的名義再次整理出版這套科普則有著非凡的意義。其一是原創的彌足珍貴。這么多大科學家的學識、思想、精神匯聚於此實屬不易。時至今日,這其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我們,但他們的所著所言卻是具有恆久長遠的生命力的。這些原創於令時今日的我們,其珍貴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是經典的不可複製。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套科普所展現的有些內容也許不是如今最前沿的知識,但它所記錄的是這個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或幾步,它已經成為經典。因此除了將某些符號和計量單位與現在的規定接軌外,我們沒有做大的改動,選擇儘量保留它的原貌。其三是精神的代代傳承。這些著名的科學家們不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科普知識,更自然由衷地表達著對科學的熱愛與敬畏,這些精神的甘露潤物細無聲。我們真心期待21世紀的青少年朋友們也能悉心來感受和傳承,向偉大的科學和偉大的科學家們致敬!
需要說明的是,時隔多年,有些作者如今已經離世,有些作者現在已經聯繫不上,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中。如果有作者或作者的家人、朋友獲悉我們再版這套書的情況,請跟我們聯繫,我們一併付酬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