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孩

病孩

愛德華·蒙克作於1885年至1886年間,現藏挪威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孩
  • 類別:油畫、名畫
  • 作者:愛德華·蒙克
  • 規格:120×119
  • 屬地:現藏挪威奧斯陸國立美術館
  • 年代:作於1885年至1886年間
基本介紹,藝術家,《病孩》作者,《病孩》由來,童年回憶,創作素材來源,

基本介紹

藝術家

在19世紀末葉的挪威,出現了兩位具有世界意義的藝術家。較前的是劇作家易卜生,較後的是畫家蒙克。易卜生是敢於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道德觀挑戰的勇士,他的名劇《娜拉》有撼人的藝術力量,而蒙克的藝術則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激化下的哀歌,是"世紀末"時代的一種孤立無援的悲鳴。正因為此,我們發現易卜生與蒙克兩人的藝術價值的共同性,都反映了挪威世紀末社會的命運,只是他各自奏出了不同的音符。

《病孩》作者

愛德華·蒙克(1863.12~1944.1)出生在挪威洛頓一個名門望族,家庭成員多系政界或軍界要員。蒙克的父親是個軍醫,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常去貧民區行醫,收入微薄,經濟狀況不佳。蒙克的母親在他5歲時就因肺病去世。他15歲時,姐姐索菲亞又死於肺病。蒙克成年後,父親和一個弟弟又相繼離世,這一系列家庭不幸,給蒙克的心靈留下了一道深而黑的疤痕。他後來自己說:"我的家庭是疾病與死亡的家庭。的確,我未能戰勝這種惡運。這對我的藝術起著決定性影響。" 16歲時,蒙克聽從父親意旨,進技術學校學工程,但他熱愛繪畫,課餘常去郊外寫生。後經蒙克姨母的鼓勵,進入奧斯陸的藝術美術學校,受教於挪威畫家克魯格。

《病孩》由來

童年回憶

克魯格是個無政府主義者,又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的提倡者,蒙克在學生時期受他的影響較深。1884年,蒙克與奧斯陸現代派藝術家結識,翌年,獲國家獎學金赴法國深造。 初到巴黎,蒙克被印象派繪畫所惑,崇拜馬奈,回挪威不久,於1886年加入奧斯陸一個叫"波西米亞人"的團體。該團體的精神領袖是無政府主義作家漢斯·亞格。他以放蕩與越軌的生活方式來反抗資產階級的道德觀,主張性自由,並熱烈追求之。蒙克受這一團體的影響,一度與一個比他大20多歲的女人產生情愛。這種"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他的藝術中留下烙印,用他自己的觀點解釋:他想以精神分析學觀點去探索愛情生活的秘密。因此,觀賞蒙克的藝術,對不同時期的作品,要作具體分析。這一幅作於1885年至1886年間的《病孩》,是他童年時代對家庭痛苦遭遇的一個回憶。

創作素材來源

《病孩》描繪他那年僅15歲的姐姐索菲亞患病的情景,肺病將奪去她的生命,她消瘦而臉色蒼白,可還未脫盡童稚的氣質。這個難以磨滅的印象深深埋藏在蒙克的記憶里。油色用得獷放、隨意,象一幅草稿,畫面色調灰暗低沉,悲劇氣氛濃烈。當它在挪威全國年度畫展上展出時,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蒙克不得不換用學院派技法,再畫了一幅變體畫,改名為《春》,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於1889年6月得以去巴黎留學。此幅《病孩》成了他個人風格的起步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