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之害

疲倦之害

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寫到疲倦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一種生存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疲倦之害
  • 詞性:名詞
  • 分類:養生
(據紅網)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寫到疲倦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一種生存狀態時,舉了她自身經歷的兩件事,讀來甚有意味:
有一次,我把一條舊呢褲送到街上的洗染店。師傅看了以後說,我會盡力洗熨的。但是,你的褲子,這一回穿得太久了,恐怕膝蓋前面的鼓包是沒法熨平了。它疲倦了。
我吃驚地說,褲子——它居然也會疲倦?
又一次,我在一家工廠,看到一種特別的合金,如同諂媚的叛臣,能折彎無數次,韌度不減。我說,天下無雙了。總工程師搖搖頭道,它有一個強大的對手。
我好奇地問:誰?總工程師說,就是它自己的疲勞。這種內傷,除了預防,無藥可醫。如果不在它的疲勞限度之前,讓它休息,那么,它會突然斷裂,引發災難。那一瞬,我知道了疲倦的厲害。鋼打鐵鑄的金屬尚且如此,遑論肉胎凡身!
物質有疲乏之時,人更有疲倦之態了。真正的累,該是心靈之累,此種疲倦,是指人們為符合社會上某些世俗的規則,而違背自己的本願,壓制自己的本能,從而產生精神困頓,即心為形役。在此過程中,人格常常遭到貶抑,精神能量被大量消耗。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固然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也留給我們太多太重的清規戒律。
人們生下來就要學習如何小心翼翼地看別人的臉色、眼色去說話行事,稍有逾矩,便被斥責為“沒有規矩”而遭受鄙視。於是,為了贏得外界的滿意,人們往往一天中要忙於扮演許多種不同的角色,惟獨不能扮演自己本來的角色。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金庸的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童話”,那些一身疲憊、滿心蒼涼的成人們對金庸小說百讀不厭,不就是衝著小說里那一個個無拘無束,為愛而死,為恨而生的俠客俠女們嗎?可惜現實生活的人們不能像金庸筆下武俠們那樣超凡脫俗,古往今來,有多少美麗的生命因不堪這種虛偽的重荷而累倒人生路。
顯然人們老是喊累,往往更多是由於精神因素。如果一個人拋棄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他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如果一個人失落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大志向,他就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氣概,他就失去了面對荊棘與長路的勇氣。這樣的一個人,必然是不思進取的,必然是消極保守的,也必然會對生活疲於應付。所以他會喊:“活著可真累呵!”而他們所喊的累,已不僅僅是體力的衰竭,精力的不濟,而更多的是心理的頹唐與衰老。不必諱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心為形役,就是忍辱負重,以至於麻木而不覺,便養成了魯迅所痛心疾首的“奴性”。
今天,當有人感嘆“活得真累”時,是否表明我們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識已開始萌發了呢?誠如此,則可喜可賀!今天,即使僅僅從反叛舊道德、舊傳統這一角度,我也敬佩那些“道不同不相與謀”、“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豪士。而我自己,或許仍殘留孔老夫子“怨而不怨”的教誨,只愛在雙休日,以歌中所唱的“拍拍身上的征塵,振作疲憊的心靈”自嘲,以山水補藥自慰,走向大自然,去恢復體力,調劑精力,增補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