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於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痢疾證候類型之一。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煩躁口渴,腹痛劇烈,大便膿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為主要症狀。可見於西醫的中毒性菌痢。
基本介紹
- 別稱:疫痢、時疫痢
- 英文名稱:fulminant dysentery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2~7歲兒童
- 常見病因:由於染有疫毒的不潔之物,從口入腹,蘊伏腸胃
- 常見症狀:高熱,寒戰,煩渴,腹痛急劇,痢下膿血稠黏,次數頻多,噁心嘔吐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經口食入
疫痢一般指本詞條
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於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痢疾證候類型之一。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煩躁口渴,腹痛劇烈,大便膿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為主要症狀。可見於西醫的中毒性菌痢。
時行疫痢,病名。見《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一。...... 《痢證匯參》卷四:“疫痢之證,運氣所致。或流衍之紀,雨濕連綿;或二火司公,赫義用事,濕熱大作;或...
《疫痢溯源》是清代王敬義編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 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於清道光二十五年 (1845)。...
疫是形聲兼會意字,疒(nè)為形,役(省略彳)為聲,役也表意,役指服兵役、勞役者,疫指服役的人患的疾病,即傳染病。...
解疫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回生捷要》。主治疫證,痰濕穢濁,流注骨節的證治。...... 名稱:解疫湯 組成:蒼朮一兩,防風、白朮、白芍、羌活各一錢 主治:疫痢...
紅白痢疾,疫痢 所屬科室 內科- 消化內科 發病部位 腸道 主要症狀 排便時覺腹痛,里急後重,先瀉稀水及全身倦怠,排瀉粘液、膿液、血液 主要病因 濕熱積滯,...
痧痢,病名。指腸胃虛,觸染穢氣而致的痢疾,亦可因內有積滯而觸發。...... 或天氣炎熱,或時行疫痢,感觸腸胃,因積而發,亦致痧痢,刮、放兼全,腹必(疒丂)...
噤口痢是屬於痢疾之一。見《丹溪心法·痢》。亦稱禁口痢。指患痢疾而見飲食不進,食入即吐,或嘔不能食者。常見於疫痢、濕熱痢重症。多因濕濁熱毒蘊結腸中,邪...
痢疾專著。十卷。清·吳道源纂輯。刊於1773年。吳氏鑒於1768年疫痢流行,因誤於調治而死者頗多,遂廣選前人有關痢疾的論述和治療經驗,分門別類編撰而成。卷一...
外感痢疾,病證名。見《症因脈治·痢疾論》。為寒濕痢、濕熱痢、燥熱痢、疫痢的總稱。詳各條。 ...
又疫痢兼證一條亦有錄而無書,故別為補遺於末。又正名一篇,傷寒例正誤一篇,諸家瘟疫正誤一篇,原目不載,蓋成書以後所續入。今亦並錄為一卷,成完書焉。...
7 瘧疫兼證::瘟疫與瘧疾可能相互轉化8 溫瘧:容易與溫疫混淆的溫瘧9 疫痢兼證:瘟疫與痢疾並存怎么辦10 婦人時疫:婦女得溫病該如何治療...
疫痢兼疫婦人時疫小兒時疫妊娠時疫主客交調理法統論疫有九傳治法溫疫論內容簡介 其一,創立“戾氣”病因學說。吳氏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他明確指出:“夫溫疫...
6 感冒兼疫:先發散後治病 4097 瘧疫兼證::瘟疫與瘧疾可能相互轉化 4118 溫瘧:容易與溫疫混淆的溫瘧 4139 疫痢兼證:瘟疫與痢疾並存怎么辦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