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稾,讀音是shū gǎo,漢語詞語,意思是疏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疏稾
- 拼音:shū gǎo
- 注音:ㄕㄨ ㄍㄠˇ
疏稾,讀音是shū gǎo,漢語詞語,意思是疏稿。
疏稾,讀音是shū gǎo,漢語詞語,意思是疏稿。解釋 見"疏稿"。出處 《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沉鍊﹞就枕頭上思想疏稿,想到天明,有了,起來焚香盥手,寫就表章。”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壇》:“呀!呀!了不...
疏稿,讀音是shū gǎo,漢語詞語,意思是奏疏的草稿。解釋 1.亦作"疏稾"。 2.奏疏的草稿。出處 《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沉鍊﹞就枕頭上思想疏稿,想到天明,有了,起來焚香盥手,寫就表章。”清·孔尚任《桃花扇...
《周中丞疏稿》·十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明周孔教撰。孔教字明行,臨川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理河道。是集凡《西台疏稿》二卷、《中州疏稿》五卷、《江南疏稿》九卷。其《西台疏》內極論趙志皋、石星等封日本...
玉坡疏稿,書名。清劉韻珂撰。二十餘卷。劉韻珂,字玉坡,汶上人。嘉慶十八年(1813年)拔貢。歷官閩浙總督。此書收有作者寧波撫恤難民,定海夷船通商八弊,定海夷情可疑,慈谿失利深可危慮四疏。為研究鴉片戰爭之資料。舊列史部詔令...
《台省疏稿》是《台省疏稿》·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的一篇文章。古籍簡介 《台省疏稿》·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明張瀚撰。瀚字元洲,仁和人,嘉靖乙未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恭懿,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分門...
《諫垣疏稿》·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明姚學閔撰。學閔字順山,武陵人,隆慶辛未進士,由知縣歷官禮、刑、兵三科給事中。嘗一視京營,一閱宣大山西邊務。以其前後奏疏,匯為此編。卷首有《陳所蘊序》,稱當時不察,有以枌榆故相...
清朝郭琇撰。琇,即墨人,華野其字也,康熙庚戌進士,官至湖廣總督。此編乃其歷官奏疏。起康熙二十七年,迄四十一年,凡四十四篇。古籍簡介 《華野疏稿》·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 疏末多載原奉諭旨,蓋琇所恭錄,...
《刑垣疏稿》是明吳執御撰政法文獻。二卷。附錄一卷。內容簡介 執御字君駕,號朗公,浙江黃岩人。天啟進七,官至刑科給事中。收崇禎四至五年(i630—1631)奏疏稿四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無文。內容多涉朝中人事,對崇禎皇帝不能...
《留都疏稿》是明代吳文華撰奏議,一卷。創作背景 此乃任職南京的兩年中所上諸疏,凡十一篇。古代王朝遷都後,在舊都常置官留守,稱留都。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當時稱南京為留都。故書名謂《留都疏稿》。版本信息 有《四庫全書存...
諫馬市及劾嚴嵩疏稿刻石是北京市宣武區達智橋松筠庵的清道光的文物。責任者 (明)楊繼盛撰並行書 年代 清[道光28年(1848)6月]地點 北京市宣武區達智橋松筠庵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尾刻宋犖、錢陳群等題詩及跋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題張蘧若侍御疏稿》是清代詩人胡會恩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太阿持節甫,釀禍實熹宗。誰使貂璫魄,猶存馬鬣封。青山無穢骨,勁柏有霜容。我讀西台疏,清威徹九重。作者簡介 胡會恩, 清浙江德清人,字孟綸,號苕山。
《明史》所載景泰時請清理塞上軍田,招集開封、鳳陽諸處流民,成化時首陳八事及辯林誠之誣,請皇太子視紀妃疾,弭災八事,劾西廠太監汪直諸疏,今皆在集中。惟劾汪直一疏,史載列直十一罪,而不言其目。此集所載乃止十條,...
《粵右疏稿》,書名。鎮壓廣西少數民族起義過程中的奏章彙編。1卷。內收21篇。作者生平 明吳文華(字子彬,福建連江人,漢族)撰。為萬曆三年(1575)作者以右副都御史銜巡撫廣西時,偕總督凌雲翼前往河池、咘咳(今屬南丹)、北三(今屬...
稾鞂 稾鞂,讀音gǎo jiē,漢語詞語,意思為用禾稈編織成的草蓆。解釋 用禾稈編織成的草蓆。古祭天所用物。鞂﹐禾 稈。出處 《禮記·禮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 孔穎達 疏:“稾鞂,除穗粒,取稈稾為席。”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 鄭玄 註:“水稾,給殺時洗薦牲也。” 賈公彥 疏:“其牛將殺,不須飼之。又充人已飼三月,不得將殺始以水稾飲飼。水所以洗牲,稾所以薦...
解釋 古代畋獵或巡遊鄙遠地區時所乘的有乾草作車頂以防雨的車輛。出處 《儀禮·既夕禮》:“稾車載蓑笠。”鄭玄註:“稾,猶散也。散車。以田以鄙之車。”賈公彥疏:“謂王行小小田獵,巡行縣鄙……同是游散所乘。”
禾稾,漢語詞語,讀音hé gǎo,意思是連莖帶穗的穀類收穫物。解釋 連莖帶穗的穀類收穫物。出處 《書·禹貢》“百里賦納緫” 孔 傳:“禾稾曰緫。” 孔穎達 疏:“緫者,緫下銍秸,禾穗與稾緫皆送之,故云‘禾稾曰緫’。
《啟、疏、札與函稿》是馮桂芬所著作品,出自於《馮桂芬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天禍吳民,陸沈一旦,焚燒夷戮之慘,遠接宋建炎四年金阿術之禍,為吾吳七百有三十年未有之大劫。然阿術自南而北,五晝夜即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