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距離

疏散距離是指建築物內最遠處到外部出口或樓梯最大允許距離。安全疏散設施包括安全出口,即疏散門、過道、樓梯、事故照明和排煙設施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疏散距離
  • 外文名:evacuation distance 
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離
在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中,必須及時做好周圍人員及居民的緊急疏散工作。如何根據不同化學物質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結合氣象條件,迅速確定疏散距離是化救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鑒於我國目前尚無這方面的詳細資訊,特推薦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聯合編制的ERG2000中的數據。這些數據是運用①最新的釋放速率和擴散模型;②美國運輸部有害物質事故報告系統(HMIS) 資料庫的統計數據;③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120多個地方5年的每小時氣象學觀察資料以及④各種化學物質毒理學接觸數據等四各方面綜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疏散距離分為二種:緊急隔離帶是以緊急隔離距離為半徑的圓,非事故處理人員不得入內;下風向疏散距離是指必須採取保護措施的範圍,即該範圍內的居民處於有害接觸的危險之中,可以採取撤離、密閉住所窗戶等有效措施,並保持通訊暢通以聽從指揮。由於夜間氣象條件對毒氣雲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來得小,毒氣雲不易散開,因而下風向疏散距離相對比白天的遠。夜間和白天的區分以太陽升起和降落為準。
使用該表內的數據還應結合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如泄漏量、泄漏壓力、泄漏形成的釋放池面積、周圍建築或樹木情況以及當時風速等進行修正:如泄漏物質發生火災時,中毒危害與火災/爆炸危害相比就處於次要地位;如有數輛槽罐車、儲罐、或大鋼瓶泄漏,應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離;如泄漏形成的毒氣雲從山谷或高樓之間穿過,因大氣的混和作用減小,表中的疏散距離應增加。白天氣溫逆轉或在有雪覆蓋的地區,或者在日落時發生泄漏,如伴有穩定的風,也需要增加疏散距離。因為在這類氣象條件下污染物的大氣混和與擴散比較緩慢(即毒氣雲不易被空氣稀釋),會順下風向飄的較遠。另外,對液態化學品泄漏,如果物料溫度或室外氣溫超過30℃,疏散距離也應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