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成語)

當局者迷(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當局者迷。( dāng jú zhě mí ) 全句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出 處 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用 法 主謂式;作主語、賓語;指當事人糊塗 。 示 例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關於工作與學習五》:“希望我們大家互相勉勵……~,旁觀者清,我們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反義詞旁觀者清。 燈 謎 棋散不知人世換。 意思 迷:糊塗,迷惑。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 《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局者迷
  • 拼音: dāng jú zhě mi
  • 全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出處: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
名詞解釋,典故,哲學道理,

名詞解釋

當局者迷。( dāng jú zhě mí )
全句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出 處: 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用 法: 主謂式;作主語、賓語;指當事人糊塗 。
示 例: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關於工作與學習五》:“希望我們大家互相勉勵…~,旁觀者清,我們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反義詞:旁觀者清
燈 謎: 棋散不知人世換。
意思: 迷:糊塗,迷惑。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 《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典故

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 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 玄宗當即表示同意,並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註解。 不料,右丞相張說(yue)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 記》,是西漢戴聖編纂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 也已加了註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麼必要改用魏徵整理修訂的本 子呢?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認為,本 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 觀點。 《釋疑》是採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先是客人問:《禮記》這 部經典著作,戴聖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徵修訂的本子相比,究 竟哪個好?” 主人口答說:“戴聖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 的修訂、註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徵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 整理,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 , 客人聽後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一樣,下的人反倒糊塗, 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哲學道理

當局者迷告訴我們做事時要聽取多其他人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當局者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