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地發怒的時候:認識地震火山與海嘯

當大地發怒的時候:認識地震火山與海嘯

基本介紹

  • 書名:當大地發怒的時候:認識地震火山與海嘯
  • 作者:何永年 鄒文衛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0076628, 9787110076620
  • 品牌:科學普及出版社
  • 外文名:Natural Disaster
  •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 頁數:125頁
  • 開本:16
  • 定價:21.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大地發怒的時候:認識地震、火山與海嘯》寫到,災害是可怕的,嚴重的災害可能讓我們在轉瞬間遭遇滅頂之災,使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積累起來的財富頃刻間付諸東流;但是,災害又不可怕,因為今天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預防和減輕災害,真正可怕的是對於潛在的災害缺乏防範意識,對如何應對災害缺少必要的知識。無災時高枕無憂,優哉游哉;遭遇災害時驚恐萬狀,茫然不知所措,這才是最要命的!
希望這本科普小冊子在提高讀者科學素質的同時,還教會人們防災減災的知識,確保個人平安、家庭平安、社會平安。

作者簡介

何永年,浙江嘉興人。構造地質專業,先後供職於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以及中國地震局機關,研究員,現已退休。曾編著地質科普書籍《指點江山》(現代出版社,2004)、《奇妙的洞穴峽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等。現任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科普委員會主任以及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組織(ISDR)科技委成員等。

圖書目錄

小引地球人的無奈
第一章運動者的地球
公轉與自轉
地球的內部結構
地球的板塊組成
板塊的運動
第二章地球上的地震活動及其時空分布特點
地震的類型
地震的成因
頻繁的地震活動
地震活動的空間分布
地震活動的空間規律
地震活動的時間規律
我國地震活動的規律
第三章認識地震孕育發生過程的困難
第四章地震的大小和地震烈度
震級
烈度
第五章全球若干大地震及其災害特點
1906年美國加州舊金山地震
1908年義大利墨西拿地震
1923年日本東京一橫濱地震
1960年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地震
1970年秘魯欽博特地震
1985年墨西哥地震
1988年亞美尼亞地震
1990年伊朗魯德巴爾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1999年土耳其伊茲米特地震
1999年中國台灣集集地震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地震
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
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島大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
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
2010加勒比地區海地地震
2010年智利8.8級地震
2010年中國玉樹地震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
第六章中國的地震活動
我國地震活動的特點
我國的主要地震帶
我國地震頻發的原因
第七章防震減災的思路和途徑
認識地震:地震活動的觀測和科學研究
預防為主,減輕地震災害
我國的防震減災工作
第八章地底的烈焰——火山爆發
隱含殺機的山嶺——火山
火山成因、噴發過程及其形態
火山的種類
火山的分布
火山活動的影響和災害
火山噴發的前兆
世界十大著名火山
第九章大海的咆哮——海嘯
海嘯的形成、種類和分布
地震海嘯
世界歷史上的海嘯
我國歷史上的海嘯
科學技術知識幫助我們減輕傷亡和損失
海嘯前兆
重在預防,創造更安全的未來
附錄1地震應急知識問答
地震發生時躲在哪裡最安全
地震發生時盲目亂跑是否正確
地震時的避震原則是什麼
地震時是躲在桌子旁邊好還是躲在桌子下面好
地震時是跑安全還是躲安全
地震時怎樣防止火災的發生
地震時如何保護頭部
為什麼主震過後還要防餘震
在平房裡的人們怎樣避震
在樓房裡的人們怎樣避震
震後如何撤離高樓
在操場怎樣避震
在街道上怎樣避震
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地震時室外危險場所有哪些
停車場如何避震
在開闊地怎樣避震
在野外怎樣避震
在海邊怎樣避震
在水邊如何避震
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怎樣避震
在行駛的公車內怎樣避震
在學校應如何避震
遇到火災時怎樣逃生
遇到有害氣體泄漏時怎么辦
地震停止後如何緊急撤離
附錄2海嘯知識回答
什麼是海嘯
什麼原因會引起海嘯
形成地震海嘯的具體成因是什麼
海嘯的能量有多大
海嘯波浪與正常的海浪有什麼區別
當海嘯波接近海岸時,它們的表現行為如何
海嘯到達陸地需要多長時間
一次海嘯有多少道波浪
什麼是波漲和泛濫
怎樣測量海嘯的波高
全球所有的海洋都會發生海嘯嗎
什麼是海嘯預警系統
海嘯監視與海嘯預警有何不同
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建成後發布過多少次海嘯警報
接到海嘯警報後,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
如果需要疏散,應當攜帶些什麼
海嘯的到達時間能夠精確預測嗎
如何確定淹沒區和疏散區
我不住在淹沒區,為什麼我也要關注海嘯
如果我在船上,接到海嘯警報後應該做什麼
編後語

後記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地震局及其所屬有關研究所和省級地震局的支持和幫助,或提供資料、數據,或允諾使用照片、圖片,編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書採納和引用的資料比較廣泛,既有正式出版的書籍,也包括網站刊載的文章,這裡難於一一列舉;限於編者的學識以及編寫的匆促,本書難免有錯謬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指正。

序言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藍色的星球,是我們人類誕生以來唯一的家園。地球,一方面以其宜人的氣候和豐富的資源為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又有各種各樣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制約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災害進行著不懈的抗爭。在我國,《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魯陽揮戈》、《愚公移山》等古老的寓言故事折射出古人應對乾旱、洪水、暴風雨、地震、火山噴發、山崩、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的思想和實踐。雖然,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科技和文明的進展,人類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增強,防災減災的效果也在提高,但是,總體上看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還是渺小的,自然災害依然是地球人生死存亡所面臨的重大威脅,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嚴重製約。
數千年來,特別是近數十年來人類與自然災害周旋的經歷和經驗告訴我們,依靠科技進步、依靠災害管理以及依靠公眾參與是能否取得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的三個關鍵環節,而科技進步則是其中的核心,因為災害的管理和公眾的參與都需要以科技為基礎。人們必須了解災害的成因、特點和後果,才有可能找到預防和減輕災害的途徑。
作為《當代科普精品書系》的組成部分,本系列《應對自然災害》包含了《當大地發怒的時候》、《地球大氣中的渦旋》、《山崩地裂》、《水多水少話禍福》和《地球氣候的變遷:過去、現在與未來》5冊,分別講述有關地震和火山噴發、熱帶氣旋(如颱風)、地質災害(崩塌、滑坡、土石流)、洪澇災害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科學內容。編者希望通過這些小冊子向讀者傳遞相關的知識,增強讀者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社會的防災減災能力。
我們說,災害是可怕的,嚴重的災害可能讓我們在轉瞬間遭遇滅頂之災,使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積累起來的財富頃刻間付諸東流;但是,災害又不可怕,因為今天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預防和減輕災害,真正可怕的是對於潛在的災害缺乏防範意識,對如何應對災害缺少必要的知識。無災時高枕無憂,優哉游哉;遭遇災害時驚恐萬狀,茫然不知所措,這才是最要命的!
但願這些科普小冊子在提高讀者科學素質的同時,還教會人們防災減災的知識,確保個人平安、家庭平安、社會平安!
何永年
2011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