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分析——政策、理論、案例

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分析——政策、理論、案例

《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分析——政策、理論、案例》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張軍擴、趙昌文。

基本介紹

  • 書名: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分析——政策、理論、案例
  •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張軍擴 趙昌文
  • ISBN:9787302355953
  • 定價:38元
  • 裝幀:平裝
  • 印刷日期:2014-6-11
前言,目錄,

前言

針對中國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課題組進行了專題研究。課題組對當前國內外關於產能過剩的有關理論和政策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對一些國家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基本做法和經驗教訓進行了全面總結,並選取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光伏六大重點行業,在河北石家莊、邯鄲、邢台、唐山,山東淄博,河南鄭州、焦作,浙江杭州、紹興,江蘇蘇州、無錫、常州,以及上海、北京等地開展了調研活動。調研期間,分別與省、市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100餘家國有及民營企業召開多場座談會,併到數十家當地企業了解具體情況。基於此,課題組對全國及上述幾個主要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斷;同時,重點就國務院\[2013\]41號檔案中“四個一批”的意見在落實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了一些建議。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 201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回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明顯下降,企業虧損面逐步擴大,產能過剩矛盾的範圍和程度進一步擴展。為此,201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工作重點;2013年10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201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這些既體現了中央對化解產能過剩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產能過剩問題的複雜性。
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複雜首先在於產生原因的多樣性。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其獨特的發展階段、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的原因。從發展階段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本世紀以來,中國處於快速增長的追趕階段,高速經濟成長帶來了廣泛的投資機會和豐厚的投資回報,吸引了各類資本不斷擴大投資,甚至在部分行業形成了過度投資的“潮湧現象”,這是引發產能過剩的市場因素。從體制機制看,我國的地方政府間分權競爭引導了地區之間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也誘發了過度投資的衝動;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有些巨觀調控措施力度過大,給企業造成了需求快速增長的錯誤信號;另外,產業政策之間以及與其他政策的矛盾和衝突也使化解產能過剩的努力成效不大。從發展方式看,我國的粗放式增長模式仍然沒有根本改變,企業面對市場需求增長,更多依靠規模擴張,而不是效率提高,也導致許多行業產能日益擴大。
雖然產能過剩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各行業產能過剩的程度有很大差別,也有不少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並不突出,例如家電、服裝等。根據我們的分析,當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主要是三類行業:一是地方政府重點招商引資且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的重化工業,如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二是受到過多政策優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風電設備製造、多晶矽、光伏電池等,尤其典型的是光伏行業;三是由於國內或國外原因市場需求驟降的行業,如船舶和光伏行業。
產能過剩已經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危害,並且仍存在潛在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存在產能過剩進一步發展且集中爆發的風險。由於前幾年的大規模投資,許多行業的產能仍然處於快速增長過程中。如鋼鐵行業在建產能約1.5億t,水泥行業約5.6億t,電解鋁約1000萬t,平板玻璃約1.23億重量箱。如果算上新增產能,所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都將大大下降。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相對更高的階段,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已經超過工業,許多重化工行業發展的峰值即將臨近。所以,如果不超前進行過剩產能化解,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若干年後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擴展,導致各種問題集中爆發和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二是持續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惡性競爭,效益下降,甚至出現大面積倒閉破產的經濟社會風險。從2013年以來的情況判斷,雖然目前尚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企業破產倒閉情況,但一些行業如鋼鐵、化工、煤炭等潛在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大。三是產能過剩會導致風險的積聚和市場秩序惡化。一方面,在實體經濟領域,大量低效率的企業由於政策優惠、地方保護等原因不能及時退出市場,優質企業無法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破壞實體經濟正常的市場結構和秩序。另一方面,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企業退出、人員失業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企業(主要是地方國有企業)承擔了相應責任。這些大企業“拆東牆補西牆”,利用盈利業務補貼落後產能,將經濟社會風險內部化。這種做法只是在一段時期內掩蓋了產能過剩可能引發的經濟社會風險,但企業的運營風險卻在不斷累積。在一定意義上,產能過剩就是“實體經濟領域中的泡沫”,表面看,實體企業在正常運營,其實是在“泡沫”中獲利。一旦泡沫破滅,會形成巨大的系統性風險,給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基於目前的認識,雖然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在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政府絕不是可以“無為而治”,必須“更好地發揮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創造條件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特別是糾正以往由於體制機制因素誘發的產能過剩現象。
從短期看,化解產能過剩的重點在於兩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中央“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政策;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企業退出的政策體系。應該主要通過設立並嚴格執行環保節能和質量標準的方法讓不達標的企業退出市場;通過消除各地區、各行業不合理的優惠政策,促進公平競爭的方法讓優秀企業脫穎而出,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被市場淘汰;通過完善企業退出制度,發揮社會對破產企業的兜底扶助,減少企業退出的成本;應該儘量少用直接制定壓減產能任務這樣的行政手段。
從長期看,關鍵在於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構建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當前重要的是要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要求,特別是其中“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的決定,引導地方政府主要通過改善服務,加強市場軟環境建設,而不是通過優惠來促進經濟成長。同時,要加快推進公共資源配置的市場化,進一步理順政企關係、政資關係,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等。
本書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歷時一年時間的研究成果。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河北省、河南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鋼鐵、建材、有色、船舶、光伏等行業協會以及100餘家企業的大力協助,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謝。
本書難免存在缺點甚至錯誤之處,我們誠懇地希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張軍擴趙昌文
2014年4月

目錄

上篇化解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的政策研究
第一章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的總體情況與政策建議3
一、 國內產能過剩問題總體較為嚴重3
二、 六個主要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的判斷4
三、 對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的若干認識7
四、 化解產能過剩“四個一批”政策面臨的主要困難10
五、 進一步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建議12
第二章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相關問題和政策建議18
一、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基本判斷18
二、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和化解過剩的主要困難26
三、 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政策建議30
第三章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主要原因與政策建議34
一、 水泥行業的產業特性與產業經濟特徵34
二、 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36
三、 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原因39
四、 化解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政策建議41
第四章努力化解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44
一、 當前電解鋁行業出現較嚴重的產能過剩,行業效益大幅下降44
二、 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探析45
三、 各地政府與企業化解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的措施及其困難48
四、 進一步化解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的幾點建議50
第五章通過市場手段化解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52
一、 平板玻璃行業的產業特性52
二、 對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的判斷53
三、 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54
四、 政策建議55
第六章解決船舶工業產能過剩問題應與發展相結合57
一、 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處於結構調整關鍵期57
二、 我國船舶工業產能過剩的原因與特點63
三、 進一步化解船舶工業產能過剩政策的問題和建議66
四、 我國船舶工業應高度重視加強技術創新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68
第七章新政策環境下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及有關建議72
一、 光伏行業當前基本情況73
二、 新政策環境下企業和地方政府反映的問題76
三、 改進建議80
中篇產能過剩背景下如何建立和完善
企業退出的政策體系研究
第八章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退出政策體系85
一、 企業退出政策是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85
二、 企業退出政策體系的政策目標86
三、 我國企業退出的相關政策及國際經驗86
四、 制定退出政策體系要重點把握的幾個主要關係87
五、 當前建立和完善企業退出政策體系的重點環節89
第九章當前中國有關企業退出政策、法律的總結分析95
一、 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有關企業退出的政策、法律框架95
二、 有關企業退出政策、法律針對的問題、重點目標和措施99
三、 落實企業退出政策的主要做法101
四、 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建議102
第十章產能過剩背景下企業退出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國際經驗106
一、 產能過剩背景下已開發國家有關退出的政策和法律措施106
二、 已開發國家企業退出機制的主要特點109
三、 對中國的啟示111
第十一章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亟需降低地方政府對企業退出的
行政干預114
一、 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企業退出的五個制度成因114
二、 通過弱化動機、約束手段、完善服務,促進企業市場化退出116
第十二章完善跨地區企業兼併重組的所得稅共享機制118
一、 跨地區企業兼併重組對地方政府稅收造成一定影響118
二、 企業所得稅跨區分配轉移政策的制度變遷118
三、 案例調查: 兼併重組適當照顧被兼併企業所在地稅收119
四、 存在的主要問題121
五、 有關建議122
第十三章推動解決產能過剩的競爭性政策124
一、 穩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和實現生產要素價格的市場化124
二、 減少壟斷、強化競爭: 建立和完善公開、公平、
公正的市場秩序126
三、 轉變政府職能,調整政府角色,減少產業政策,強化公共服務128
第十四章治理產能過剩的金融政策130
一、 金融助推了產能過剩130
二、 產能過剩金融治理政策的基本原則131
三、 治理產能過剩的金融政策方向132
第十五章引導國有資本從產能過剩領域退出134
一、 國有資本戰略性結構調整有利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134
二、 國有資本應加快進入新的戰略領域134
第十六章完善人力資源政策,降低企業退出壁壘137
一、 降低企業退出壁壘必須解決勞動力轉移就業成本高的問題137
二、 分類制定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退出的人力資源政策137
三、 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加大技能培訓力度138
四、 提高社會保障全國統籌水平,促進勞動力跨地區、
跨行業轉移139
第十七章促進創新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解決辦法之一140
一、 調整國家科技投入分配,使其更符合創新的特性140
二、 進一步強化智慧財產權制度與本國國情的配合度140
三、 堅定不移地建立優先資助本土創新成果的採購體制141
下篇理論與案例
第十八章產能過剩的理論綜述145
一、 國內外研究領域關於產能過剩的定義145
二、 產能過剩的類型147
三、 產能過剩的成因148
四、 產能過剩的測度153
五、 實證研究主要成果157
第十九章中國有關產能過剩的政策綜述160
一、 我國已初步形成較完善的企業退出政策體系160
二、 我國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歷程166
三、 我國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重點及措施170
四、 我國化解產能問題的政策總結172
第二十章國外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實例173
一、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產能過剩173
二、 金融危機背景下德國的產能過剩182
三、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實踐184
四、 案例總結187
參考文獻1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