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鄉土民居形態演化的自生機制及介入控制理論研究

當代鄉土民居形態演化的自生機制及介入控制理論研究

《當代鄉土民居形態演化的自生機制及介入控制理論研究》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吳志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鄉土民居形態演化的自生機制及介入控制理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志宏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當代鄉土環境中大量性自主建造使用、處於深刻變遷的普通民居,對人居環境具有巨大的影響。其演變規律既與傳統民居的自生成相似又不相同,放任發展或強加控制均會造成不良後果。研究將當代民居形態自生成機製作為核心問題,探索既在整體層面的科學控制和可持續發展,又保持民居形態自適應演化機制活力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引入自創生和控制論的思想方法,嘗試從本原來介入當代民居的自生成過程。通過對當代與傳統、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和鄉土地域、不同主體介入的民居演化機制的研究,揭示當代民居自生成系統的作用機制和結構要素,民居形態自適應系統的自反饋過程和規則體系形成的機理。通過對民居原型解析與再造、專業知識和語言系統向鄉土建築模式語言的轉換、不同參與主體的角色和協作、民居形態控制區等方面的研究,最終建立一種使巨觀管理控制和專業知識能合理介入鄉土民居新傳統再造過程的形態控制理論和轉基因式的設計模式。

結題摘要

當代鄉土環境中大量自主建造的民居,其演變規律與“自生成”的傳統民居相似卻又不同,放任發展或強加控制均會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如何對民居系統進行科學有效的介入控制,又能夠類似傳統民居那樣延續“自適應”演化過程是本研究的核心問題。 第一,研究在對民居演化的過程的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傳統民居“自生機制”和結構要素進行解析,進一步分析了當代民居形態演化“失序”的原因,揭示了各類鄉土形態及其演變的社會邏輯,及其所形成的新的地域結構關係。 第二,研究對介入民居形態演化的各類鄉村營造思想、實踐和營造設計模式進行了調研和梳理,分析了當前對民居形態主要介入模式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國內外多方協同參與鄉村營造優秀案例經驗。 第三,本研究借用控制論對自控系統的分析和建構方法,對民居形態演化系統介入控制的理論和方法論進行了研究和闡釋。通過跨地域資源要素整合、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區域市場中鄉村產業定位和發展、協同鄉建主體培育鄉村精英、鄉村規則和價值的重建……來激活並重塑鄉村內生動力。 第四,研究闡釋了民居形態在多方介入下的自生系統重構的可能性。通過設計協同和組織協同形成鄉土規則的重建,最終,研究試圖通過“協同設計”的方式,重塑“地方性知識-建築原型”的鄉土模式語言體系和相關權力主體的組織體系,從而有效介入並最佳化當代民居系統的自生機制,通過可控的自發演化過程,形成當代民居新的“傳統”。 最後,研究指出民居形態介入控制的實質是通過設計手段介入社會空間(演化),來促進鄉土社會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社區組織、文化價值的整體發展,使之獲取可持續內生動力的過程。從而,為建築學的鄉村實踐進行重新定位,並從協同設計、參與式設計、開放性的設計、(社會)空間規則“設計”幾個方面闡釋了參與設計的方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