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理論:分析美學導引》從共時性的角度來做出分析美學的導論,聚焦於分析美學的最核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藝術理論:分析美學導引
- 作者:劉悅笛 著
- 譯者:凌金良
- ISBN:9787516161791
- 頁數:391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5月 (1版1次)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縱向地梳理分析美學史的基礎上,本課題試圖從共時性的角度來做出分析美學的導論,聚焦於分析美學的最核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試圖“以點帶面”地將整個分析美學的基本樣貌呈現出來。我們認為,分析美學與藝術哲學研究的“最核心”問題應該由如下的幾對問題構成的:⑴ “藝術本體”——“藝術本質”;⑵ “藝術再現”——“藝術表現”;⑶ “審美經驗”——“審美屬性”;⑷ “藝術評價”——“藝術價值”;⑸ “藝術起源”——“藝術終結”。前三對問題相對而言是更加重要的,而對這些問題的反思,也是分析美學貢獻最突出的地方。其中,有兩對問題形成了“相反”的並置關聯,比如,再現與表現分別涉及到藝術與外在世界、內在世界的不同關聯,再如,起源與終結分別言說的是藝術的歷史開端與結束的問題;其餘的三對問題則構成了“相聯”的並列關係,比如對藝術的本質的追問與對藝術本體的追問是可以相互深化的,再如審美經驗與審美屬性問題更是內在相關的,而且藝術評價問題最終也會導向藝術的價值論。在本課題當中,我們選取了“本體——本質”、“再現——表現”、“經驗——屬性”、“評價——價值”及“終結”問題進行梳理,因為藝術起源問題更多與考古學和人類學相關,而評價與價值問題也暫時不被列入其中,試圖給出一整套分析美學與藝術哲學的導論。
目錄
前言為何當代?理論何為?
第一章藝術到底是什麼?
第一節杜尚的《腳踏車輪》
第二節藝術是“開放概念”
第三節“藝術界”框定藝術
第四節“慣例性”的定義
第五節“歷史性”的定義
第六節藝術作為“叢概念”
第七節述評:藝術本質論
第二章藝術何以非西方?
第一節非洲土著造物頭飾
第二節原始藝術是藝術嗎?
第三節藝術與非藝術之分
第四節功能與非功能之間
第五節文化與跨文化之際
第六節述評:非西方定義
第三章藝術品如何存在?
第一節倫勃朗原作還原為贗品
第二節藝術是單一還是複合的?
第三節藝術是自來還是他來的?
第四節記譜與非記譜兩個系統
第五節作為類型與殊例的藝術
第六節述評:藝術本體論
第四章藝術品因何類分?
第一節庫奈里斯的“總體”
第二節作為“個體化殊例”
第三節作為“活動的類型”
第四節作為“活動的對象”
第五節作為“施行的活動”
第六節“大眾藝術”本體論
第七節“混合類型”本體論
第八節述評:藝術形態學
第五章審美與藝術相關嗎?
第一節庫蘇斯以觀念反審美
第二節從古典到當代的轉型
第三節審美與判斷的二律背反
第四節藝術的審美定義理論
第五節審美與非審美之爭辯
第六節述評:藝術經驗觀
第六章審美經驗由何確定?
第一節培根的肖像三聯畫
第二節“為審美經驗辯護”
第三節“審美經驗的神話”
第四節“審美經驗的終結”
第五節“審美經驗的復興”
第六節述評:審美經驗論
第七章藝術如何去再現?
第一節皮格馬利翁的雕刻
第二節解析再現論的傳統
第三節反錯覺說與相似論
第四節維根斯坦的啟示
第五節“再現性的觀看”
第六節“視覺的雙重性”
第七節作為“假裝”的再現
第八節“再現”與“再現為”
第九節“新再現主義”理論
第十節述評:藝術再現觀
第八章藝術如何來表現?
第一節羅斯科的“色塊”音樂
第二節解析傳統表現論
第三節“表現性”的更新換代
第四節表現作為“隱喻性例示”
第五節多維“意義”的表現
第六節“情感”的複合表現
第七節述評:藝術表現論
第九章藝術以何作評價?
第一節布爾喬亞的大蜘蛛
第二節藝術評價的諸多類別
第三節藝術批評的諸多種類
第四節工具論的認知主義
第五節多元主義與一元論
第六節述評:藝術批評學
第十章藝術價值在何處?
第一節昆斯藝術商業帝國
第二節藝術價值諸多類型
第三節活動論的工具主義
第四節審美的非實在主義
第五節價值觀的普遍主義
第六節述評:審美價值論
結語藝術終結之後與生活美學興起
第一節藝術終結在哪裡?
第二節回歸到生活美學
第三節重建中國藝術觀
後記
第一章藝術到底是什麼?
第一節杜尚的《腳踏車輪》
第二節藝術是“開放概念”
第三節“藝術界”框定藝術
第四節“慣例性”的定義
第五節“歷史性”的定義
第六節藝術作為“叢概念”
第七節述評:藝術本質論
第二章藝術何以非西方?
第一節非洲土著造物頭飾
第二節原始藝術是藝術嗎?
第三節藝術與非藝術之分
第四節功能與非功能之間
第五節文化與跨文化之際
第六節述評:非西方定義
第三章藝術品如何存在?
第一節倫勃朗原作還原為贗品
第二節藝術是單一還是複合的?
第三節藝術是自來還是他來的?
第四節記譜與非記譜兩個系統
第五節作為類型與殊例的藝術
第六節述評:藝術本體論
第四章藝術品因何類分?
第一節庫奈里斯的“總體”
第二節作為“個體化殊例”
第三節作為“活動的類型”
第四節作為“活動的對象”
第五節作為“施行的活動”
第六節“大眾藝術”本體論
第七節“混合類型”本體論
第八節述評:藝術形態學
第五章審美與藝術相關嗎?
第一節庫蘇斯以觀念反審美
第二節從古典到當代的轉型
第三節審美與判斷的二律背反
第四節藝術的審美定義理論
第五節審美與非審美之爭辯
第六節述評:藝術經驗觀
第六章審美經驗由何確定?
第一節培根的肖像三聯畫
第二節“為審美經驗辯護”
第三節“審美經驗的神話”
第四節“審美經驗的終結”
第五節“審美經驗的復興”
第六節述評:審美經驗論
第七章藝術如何去再現?
第一節皮格馬利翁的雕刻
第二節解析再現論的傳統
第三節反錯覺說與相似論
第四節維根斯坦的啟示
第五節“再現性的觀看”
第六節“視覺的雙重性”
第七節作為“假裝”的再現
第八節“再現”與“再現為”
第九節“新再現主義”理論
第十節述評:藝術再現觀
第八章藝術如何來表現?
第一節羅斯科的“色塊”音樂
第二節解析傳統表現論
第三節“表現性”的更新換代
第四節表現作為“隱喻性例示”
第五節多維“意義”的表現
第六節“情感”的複合表現
第七節述評:藝術表現論
第九章藝術以何作評價?
第一節布爾喬亞的大蜘蛛
第二節藝術評價的諸多類別
第三節藝術批評的諸多種類
第四節工具論的認知主義
第五節多元主義與一元論
第六節述評:藝術批評學
第十章藝術價值在何處?
第一節昆斯藝術商業帝國
第二節藝術價值諸多類型
第三節活動論的工具主義
第四節審美的非實在主義
第五節價值觀的普遍主義
第六節述評:審美價值論
結語藝術終結之後與生活美學興起
第一節藝術終結在哪裡?
第二節回歸到生活美學
第三節重建中國藝術觀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悅笛,“生活美學”倡導者與“分析美學”研究者,2003年起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博士後,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曾任國際美學協會(IAA)五位總執委之一,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美學》雜誌執行主編之一,Comparative Philosophy 雜誌編委。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學》、《分析美學史》、《藝術終結之後》、《視覺美學史》、《生活中的美學》、《當代中國美學研究(1949-2009)》(合著)、《世界又平又美》、《無邊風月: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合著)。主編 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當代中國藝術激進策略》,布里爾出版社2011年版)、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ast and West (《生活美學:東方與西方》,劍橋學者出版社2014年版)、《美學國際:當代國際美學家訪談錄》、《文化巨無霸》。譯著有《美學、心理學和宗教信仰的演講與對話集(1938-1946)》、《藝術及其對象》、《環境與藝術》、《全球化的美學與藝術》。在《國際美學年刊》和《東西方思想雜誌》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哲學、美學倫理與文化藝術,在中國美術館等策劃多次藝術展覽,其《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