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

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

《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是牛學智創作的文學評論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1月。

該書系“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之一,共收錄近30篇文學批評文章。在該書中,牛學智文學批評呈現出頗具學理系統性的顛覆意識、構建自覺與輻射能力。在突破文學批評的流行模式之時,他將文學批評所一貫閾定的話語範疇進行解放,從而賦予其文學批評以批評資源的拓展、批評自覺的確立、批評思想的建設,使其文學效度能夠輻射到作家、文本、批評家,以及大眾、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哲學等諸多社會領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
  • 作者:牛學智
  • 文學體裁:文學評論集
  • 字數:278千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三編:第一編是“‘危機’的深層根源與‘內在性’誤區”,所收文章差不多都圍繞這個議題而展開。“危機”可以是身份危機、自我危機、民族危機,也可以是更深一層的認同危機、價值危機、意義危機等等。第二編是“批評錯位與文化現代性缺席”。“文化現代性”可能是該編系列文章明里暗裡總會出現的一個概念,比通常的審美現代性、社會現代性、哲學現代性更世俗,眼光也就更微觀,內涵也就更貼身。第三編是“‘地方’的負重與普遍性的淡出”。該編所輯幾篇文章,想解掉給“地方”“少數民族”加上去的超負荷意義砝碼,儘可能還原“西部”以本來面目。

作品目錄

第一編:“危機”的深層根源與“內在性”誤區
第二編:批評錯位與文化現代性缺席
第三編:“地方”的負重與普遍性的淡出
文學的“個人主義”與社會學的“個體化”
“典型論”與社會分層
“個體危機”與作為內在性機制的“文化自覺”
近年來人文價值觀憂思
內在性個人經驗與知識技術主義
關於《塗自強的個人悲傷》批評的批評
批評是否到了該有終極關懷的時候?
談論海子的時候,我們不該遺忘的一些辭彙
莫言“諾獎現象”再反思
文學“排行榜”的意義及反思
警惕“話語刀客”,把批評視野放到現實秩序內層
失重與軟弱:當前文學批評的含混面影
中國當下文學的認定與批評方法
文學批評的主體性話語與理想主義處境
文藝批評需走出四種規定性
質疑“個人主義”文藝觀
質疑“文本細讀”式批評
當文學批評變成新聞報導
我們的“大眾文化”將往何處去?
我們的“文學研究”將被引向何處?
突出於流行趣味的小說敘事思想
文學怎樣講述中國農村故事
從文學、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人文精神”再討論
我們該繼承張賢亮的哪些文學思想遺產?
我們這代人的困惑與王蒙文學思想的根本局限
自覺的批評與明顯的局限
現代性批評的難度與進路
“西部”被影像所建構的過程及審視
“西部形象”及其人文話語批判
新世紀地域“特色”文學批判
從內刊《石嘴子》看新世紀傳統文學面臨的困境
後記

成書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鏡子。當文藝出現一定範圍內的亂象叢生、迷失方向而不自覺不自知時,就需要嚴肅的文藝批評及時站出來,發揮其引路導向、“剜爛蘋果”的重要功能。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鬥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於2017年11月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容,集中展示有力量、有風骨、敢說真話、敢於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即該文叢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金春平認為,牛學智的文學與文化批評,是對現階段文學批評的一種整體性自我修正。他的文學批評“不僅是回應作品乃至文學史,而且力圖進入更大的文化場域與經濟、政治、科學等各種話語類型互動、對話、博弈”,他以一己性的批評理論構建與批評話語實踐,重樹起真正批評家的獨立、敏銳、深刻、前瞻、視野、責任、尊嚴與智性。特別是在《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當中,其文學批評呈現出頗具學理系統性的顛覆意識、構建自覺與輻射能力。在突破現階段文學批評的流行模式之時,他將文學批評所一貫閾定的話語範疇進行解放,從而賦予其文學批評以批評資源的拓展、批評自覺的確立、批評思想的建設,使其文學效度能夠輻射到作家、文本、批評家,以及大眾、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哲學等諸多社會領域。
在《塗自強的個人悲傷》《平凡的世界》《飛行釀酒師》《三隻蟲草》《上莊記》《相愛的日子》以及其他“70後”“80後”文本、影視和文化現象當中,牛學智努力摒棄現階段文學批評所依附的史料論、審美論、意志論、文化論、神秘論等學科化的切角,而立足於文化總體性的問題意識,即“為何如此”為原點進行探究式的文學批評或對批評進行批評。社會學的分層理論與政治經濟學視域,是其介入文學世界的批評切面,即文學敘事能否觸及社會分層現實或社會運行機制,文學能否以形象、情感、命運的情景化方式,衍生到對社會現實分層固化和政治經濟學份額失衡的普遍性的生成機制以及邏輯運作的解密、認知和批判,作家或批評家能否從社會分層或政治經濟學所導致的階層性的日常生活處境,去考察文學人物的道德行為、人性質地、自我確認“之所以如此”的整體生成運作機制,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進行生活反映、現象揭示、人性批判或命運歸罪,或者慫恿人們只進行“學會享受幸福”“把自己奉獻給幸福”“規劃他們身上幸福的反應”。這是社會學、社會分層、政治經濟學話語介入文學批評之後,在文學批評完成了既有學科領域的闡釋、評價或意義再生產之後,被再次置於整體的社會生活平台進行深層次追加的機制解釋與運行解密的話語能量,並且能自覺地能動於社會機制的良性運行。而作家、批評家及其文本是否具有這種普遍性和共同體的言說指向,也是衡量其是否具備充分的“現代主體性”的重要標誌。
除此之外,牛學智在其文學批評當中,批判性地繼承了19世紀以來的中西方文化哲學理論,特別是康德式的哲學體系、西方馬克思主義、全球現代性、消費主義、主體性哲學等,以此實施綿密邏輯和學理性地解析諸多文學文化現象當中的隱秘轉換機制、內在價值悖論與人文精神錯位,最終與當代社會學、思想哲學、政治經濟學等進行話語聯盟,來夯實其文學批評的話語資源。在對現階段批評集中於進行個人道德、文化缺失、內在性頹敗等“泛價值化”常規模式批判的批評之後,其話語視閾深入到了對“之所以如此”的整體文化和社會機制的審視,抵達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積極建構深層。這是其文學批評能再次開啟介入社會、歷史、大眾和生活能量的理論經驗途徑,也是其批評實踐的總體學術旨歸。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當代社會分層與流行文學價值批判》
2017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9585-4

作者簡介

牛學智,1973年生,寧夏西吉縣人,現供職於寧夏社科院。著有《尋找批評的靈魂》《世紀之交的文學思考》《當代批評的眾神肖像》《當代批評的本土話語審視》《文化現代性批評視野》等理論著作;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小說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萬字;曾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三等獎、寧夏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