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礎》是2013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特索·納吉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礎
- 作者:[美]特索·納吉塔
- ISBN:9787214097965
- 頁數:131頁
- 定價:15元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當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礎》是2013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特索·納吉塔。
《當代日本政治的思想基礎》是2013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特索·納吉塔。內容簡介需要強調兩個主題……它們共同構成理解現代日本的最基本主軸。之一是官僚效率的普遍性,它源於“官僚主義”傳統。在該傳統中,...
《當代日本政治》是2015年9月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萬勝。內容簡介 《當代日本政治》主要由4章構成,著重論述了“日本政治制度”,包括日本國憲法、天皇制、國會、內閣制度、司法制度、地方自治制度等在內的各項政治制度;“...
在第三章中,將亞洲地區形成的地區主義的動向及其他亞洲各國的政治體制與日本政治體制進行比較。在明確21世紀初日趨突出的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帝國體制”結構(獨立變數)的基礎上,對照被美國發起的全球化所衝擊的日本政治體制(從屬變數)...
《日本政治思想》是2007年ミネルヴァ書房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米原謙。內容介紹 本居宣長、吉田松陰、福澤諭吉、徳富蘇峰、吉野作造、丸山眞男…この國で展開した思想、知識人群像の光と影。近世儒學や國學の遺產を継承しつつ...
這些成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重要的思想來源。同時,日本軍國主義也存在著深刻的社會基礎。背景介紹 改革不徹底 明治維新這場日本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不徹底性。政治上掌握統治大權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繼承和發展。舊武士等級...
《當代各國政治體制日本》是1998年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林。作品目錄 第一章 日本概況與政治制度的沿革日本概況古代日本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治維新與日本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封建軍事法西斯統制體制戰後的...
世襲政治,在日本政治世襲曾是日本政治文化的基礎動力,也起過一定的維穩作用,這些世襲議員從政治傳承五世到二世,且大多擔任著黨內要職或政府要員,其中也不乏連任高達十次資深政治大老,戰後60年代以來日本政界開始凸顯的世襲現象,冷戰後...
分別從“選舉與投票”、“利益集團”、“行政省廳與執政黨”、“在野黨與國會”、“行政指導”、“對外政策”、“大眾傳播媒介”、“事例分析——銷售稅的政治過程”等八個方面對當代日本政治進行了剖析。
平民主義是在廣泛吸收19世紀西方的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社會進化論以及民主思想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當時日本的實際國情,從而構築起來的一套有關“將來之日本”所應當具有的形態的理論。無論是其以“世界之大勢”的觀點出發...
《現代日本の政治》是法律文化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森本 哲郎 內容簡介 持続する側面と変化する側面の雙方に著目した體系的概説書。3.11後の政治の展開と政治研究の進展をふまえ、最前線の情報を提供。 森本 哲郎(関西大學教授...
本書遵循論從史出的原則,主要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相結合的方法,以靜態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社會思想傳統與動態的當代日本社會思潮的流變分析為理論依託,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現代史不同階段中的社會狀況,以及以“主義”為表現...
本書是作者以在東京大學講授的課程講義為基礎,嘗試對日本的政治過程進行系統性說明的成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政治結構”,作者概述了近代以來日本政治的發展歷程,但著眼點不在於對歷史的記述,而在於闡明周而復始的一種定型;...
《當代日本社會與政治的互動》是202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當代日本社會與政治的互動為對象,分析了政治如何塑造社會領域,以及社會行動者如何回應政治影響。本書關注了日本社會中的教育、信息傳播、科學研究和大眾民意...
江戶時代是日本大規模吸收與改造中國儒學的重要歷史時期,對中國儒學的吸收與改造不僅使江戶時代日本文化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也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甚至一直影響至今。本書稿以思想家山鹿素行及其弟子﹑津輕藩大名津...
第二章題為“政黨政治與政黨體制,主要是在論述戰後初期日本政黨政治的恢復與發展的基礎上,對戰後日本自民黨一黨優位制(1955年至1993年)進行了分析,並對冷戰後日本政黨體制的轉型進行了梳理,最後還對宗教與日本政黨政治之間的相互...
第一部 思想篇 第一章 維度:冷戰後日本對中國的認識 第一節 中國威脅論 第二節 中國機遇論 第三節 競爭共存論 第二章 結構:亞洲主義與脫亞主義 第一節 脫亞主義與美日同盟 第二節 美日結盟的戰略思想基礎:威脅平衡論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