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德國社會、經濟與文化課程是由胡凱為課程負責人,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主要建設單位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德國社會、經濟與文化
- 主要建設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 課程負責人:胡凱
- 類別: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當代德國社會、經濟與文化課程是由胡凱為課程負責人,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主要建設單位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當代德國社會、經濟與文化課程是由胡凱為課程負責人,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主要建設單位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團隊課程負責人:胡凱1所獲榮譽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當代德國社會與文化》是2002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寶。內容簡介 本書由十個章節組成。第一、第二兩章扼要介紹德國的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國家象徵和歷史發展,旨在為後面各章構築起一個背景性框架。自第三章起對德國社會與文化諸方面內容進行逐一介紹。本書目的在於通過對德國社會與文化諸方面...
本書融合回憶錄、歷史、遊記,結合個人旅行故事以及讓人信服的一手資料,豐富地勾勒出迷人的德國,探討“成熟國家”德國的不同方面。本書既沒有過度美化德國,也沒有忽視德國所面臨的種種挑戰,而是對當代德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進行了總體描述,告訴人們德國何以成為如今的德國。作者簡介 [英]約翰•...
他稱自己的社會學為理解的社會學,理解的對象是社會行動、行動的過程和效應。在方法論上,韋伯強調價值無涉分析,視客觀性為學者的人格;他提出“理想型”,即社會學意義的概念的建構。他畢生致力於近代資本主義起源的大規模文化比較研究。他的巨著《經濟與社會》(1921~1922)被視為德國社會學的最高成就。1904年...
《經濟與社會》是德國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該書於1921年首次出版。該書全面而系統地表述了韋伯的社會學觀點和對現代文明本質的見解。首先對社會學的定義、對象、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範疇和概念作了詳細闡釋,統稱為社會學的基礎。然後分別又互有交叉地闡發了他的經濟社會學、法律社會學、...
《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社會主義文化論》是2006年9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內容簡介 《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社會主義文化論》為德國著名法學家拉德布魯赫著述中最為著名的部分。拉德布魯赫臨終前最後的作品即是《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社會主義文化論》的後記。《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社會主義文化論》...
德國經濟倫理學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德國(包括奧地利、瑞土德語區)迅速發展起來的經濟倫理學。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興起的動因,在理論上是由於德國經濟學原本就有比較注重道德的傳統和來自美國“企業倫理學”的推動,但主要是由於莊實踐上對發生在合法經濟秩序中的經濟問題的批判而產生的,並由此導致對這一秩序的反思...
本書力圖揭示德國文化的歷史成因、展示德國文化的顯著特點,對德國當代文化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期待有助於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德國,有助於認識色彩斑斕的德國文化,促進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作者簡介 李伯傑,雲南昆明人,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德國早期浪漫派文學和德國文化史...
德國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學的一大瑰寶。她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宗教文學時期、騎士文學時期、市民文學時期古典文學時期、浪漫文學時期、革命文學時期、批判文學時期以及現當代文學時期等階段,每階段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簡介 德國文學(德語:Literatur Deutschlands)是德語文學的其中一個分支,一般指...
韋伯組織的社會學協會並出版一部社會科學叢書。1909年《古代社會的農業生產關係》發表。開始編寫《經濟和社會》。1910年在德國社會學協會舉行的大會上,他採取鮮明的立場反對種族主義思想。1912年由於在價值哲學的中立性問題上存在的分歧,他辭去德國社會學協會執行委員的職務。1913年發表論文《論廣義社會學的某些範疇》。
1911年,德國共有550~600個卡特爾,它們廣泛地分布在採煤、冶金、電氣、化學、紡織、皮革、玻璃、磚瓦、陶器、食品等一系列部門。卡特爾成為德國最普遍的壟斷組織形式,是與德國經濟中廣泛存在封建殘餘分不開的。容克地主和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對勞動人民進行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剝削,工人工資低,人民民眾購買力...
那些都是文化,但文化不止那些。那些都是德國,但德國也不止那些。當代德國始於1945年二戰結束。它從納粹的陰影里掙脫,從廢墟里重生,對“真善美”藝術的執著成了困苦迷霧中的唯一航燈。審視歷史,從思想根源上清算納粹的瘋狂與罪惡,也由此開啟對現代化的反思。經濟和政治的正常化帶來社會變革,傳統的文化觀念受到...
《德國政治經濟與外交》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外交學專業的教材,又可滿足對德國感興趣的讀者的閱讀需求。通過對德國歷史與民族演變的剖析,探索德國政治的組成及體制特點、德國經濟的發展與其國際優勢,也分析了德國文化如電影、音樂、曲藝、文學等方面的獨特之處,並從多角度解讀德國外交政策,指出德國...
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SPD)。主要政黨。社民黨是德國最大政黨之一,前身是1863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和1869年成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最初為純粹的工人階級政黨,後逐步發展成代表職工利益的全民黨。社民黨主張通過維護職工利益實現政治穩定和社會公正,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在以後的研究中,阿爾蒙德和維巴(s.verba)套用行為分析方法,採用民意調查的手段,系統研究和分析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和墨西哥五國國民的政治態度,並於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該書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因此被視為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經典之作。此後,許多政治學家轉向...
烏爾里希·貝克(1944年~2015年1月1日),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慕尼黑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學教授。貝克被認為是當代西方社會學界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從1980年代以來先後提出了風險社會、第二次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學等理論,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他還與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