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範式的反思與重構》是周強創作的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9月。
該書梳理中國當代、中國古代、西方現當代的論辯研究,揭示出中國當代論辯研究與中國傳統論辯思想、當代西方主流論辯理論之間的關係,為當代中國論辯研究應如何發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該書認為,人們應力求在修辭的框架內發展中國的論辯研究,認識到“論辯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樣式”,以“修辭學”為範疇重新構築論辯目的、論辯雙方的關係與論辯手段等論辯理論的基本範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範式的反思與重構
- 作者:周強
- 類別:語言學著作
- 字數:163千字
- 首版時間:2015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設五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縱觀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現狀,歸納整理其所形成的基本認定,並分析這些基本認定的形成原因。第二章為歷時比較研究部分。以先秦時期諸子的論辯思想為論述重點。然後,以中國論辯傳統為參照點對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現狀進行批判性審視。第三章為跨文化比較研究部分。以發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論辯研究範式的轉換為出發點,系統梳理當代西方的主流論辯理論,分析主流論辯學派的基本認定,以及揭示這些認定對在當代社會形勢下如何重新構築中國論辯規範與實踐模式的啟示意義。第四章首先解構中國當代論辯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然後以此為基礎,在修辭學框架內重新解讀與構築中國的論辯研究。最後一章為全書總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現狀及分析 第二章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比較 第三章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共時比較 第四章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新構築 第五章 結論 |
創作背景
論辯作為一種非暴力言語手段,可以調停相互衝突的利害關係,澄清和解決意見分歧,協調彼此的行動。與利用行政、高壓、經濟等手段處理衝突和矛盾相比,它是化解社會矛盾的較好手段。此外,學術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亦需要論辯的認證與驅動。然而,這一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學術意義的論辯研究在中國尚未得到充分開展,研究規模和投入較少,理論探索存在著觀念陳舊、脫離實際等問題。這一現狀不僅與這個概念在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先秦百家爭鳴時期——被賦予的豐富意義和所享有的崇高研究地位大相逕庭,而且跟它在當代西方話語中的流通和套用也形成明顯的反差。基於此,《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範式的反思與重構》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當代中國論辯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基本設定:(1)認為邏輯是論辯的靈魂,傾向於將論辯等同於邏輯學中所講的“論證”和“反駁”,強調邏輯推理、邏輯規律在論辯中的作用;(2)認為論辯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勢壓人”,將“理”與“勢”二元對立,肯定前者,否定後者。唯理至上,將“訴諸權威”“訴諸人格”等論辯手段視為謬誤;(3)認為“事實勝於雄辯”,強調“事實”在論辯中的所用;(4)對“真理”“謬誤”等概念作“去語境化”處理,忽略它們的動態性、非永恆性等本質特點,認為論辯的目的是探尋真理,揭露謬誤;(5)認為論辯雙方應呈現平等、真誠的關係;(6)當代中國關於“辯論學”“論辯原理”等的構築,最初的出發點與最終的落腳點都是關於辯論賽的研究,對發生在其他領域中的其他論辯形態幾乎沒有涉及。上述基本認定首先忽略了雄辯對構築事實、確立事實宣認所具有的積極作用,而且忽略了情感、人格、價值等因素在論辯中的作用,未能意識到“道理”與“權威”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只是將二者簡單地予以對立。其次,對發生在具體情境中的論辯實踐至關重要的“語境”“效果”“目的”“客群”等因素的特定性鮮有論及。因此,意識不到作為具體的論辯實踐只能取得階段性的共識,而不是永恆的真理。再次,將論辯雙方的關係“理想化”,忽略了論辯活動涉及論辯雙方的切身利益這一現實狀況。最後,過於關注論辯賽這一高度形式化與程式化的模擬論辯形式,使當代中國論辯思想的構築脫離論辯實踐,落後於現實論辯實踐的要求。
該書指出,當代中國論辯研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歷史視野狹隘。當代中國論辯研究未能按照時代要求重新整理與反思中國傳統論辯思想;二是理論視野狹隘。在全球化的新語境下,當代中國論辯研究未能積極引進、吸收、融合當代西方的主流論辯理論,為構築有中國特色、與中國論辯實踐相適應的論辯理論提供參照。該書正是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引進歷時及跨文化兩個視角對當代中國的論辯研究現狀進行比較研究,積極構築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論辯理論體系。不管是植根於中國先秦時期的論辯思想,還是積極借鑑當代西方的主流論辯理論,人們都應該力求在修辭的框架內發展中國的論辯研究,認識到“論辯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樣式”,以“修辭學”為範疇重新構築論辯目的、論辯雙方的關係與論辯手段等論辯理論的基本範疇。同時,還應意識到真正的論辯研究應該關注真實鮮活、不斷變化中的論辯實踐,應積極回應當代論辯實踐提出的問題。唯有如此,所構築的論辯規範和實踐模式才能獲得對現實生活的解釋能力和干預能力,才能彰顯出它所應具有的巨大社會功效。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範式的反思與重構》 | 2015年9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6743-4 |
作者簡介
周強,山東昌樂人,博士,講師,現任教於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曾就讀於曲阜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修辭學、論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