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斯賓諾莎哲學研究》是作者洪漢鼎研究斯賓諾莎哲學三十餘年的嘔心瀝血之作。《當代中國人文大系:斯賓諾莎哲學研究》共分四編。第一編“緒論”詳盡介紹了斯賓諾莎哲學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科技條件和思想淵源,全面考證了斯賓諾莎所有著作的寫作年代和主要內容,論述了斯賓諾莎哲學體系及其方法的形成,澄清了西方哲學史上某些哲學家對斯賓諾莎思想的誤解、歪曲和誇大。第2編“自然系統”是對斯賓諾莎哲學體系及其方法的系統研究和巨觀把握,詳細論證了斯賓諾莎的神即自然、自然即實體的一元論本體論。第3編“認識系統”通過對斯賓諾莎認識論的闡述,指出它是自成系統的認識論唯理論,同時也指出其內在矛盾和混亂之處。第4編“倫理系統”把斯賓諾莎哲學體系的歸宿——倫理學作為討論的主題,指出斯賓諾莎所說的上帝就是至善,愛神就是追求至善,提示了斯賓諾莎無神論的泛神論的真實面目,從而駁斥了把斯賓諾莎看做宗教家的錯誤觀點。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斯賓諾莎哲學研究》是屬於哲學史家歷史性和考證性的解釋著作。鑒於斯賓諾莎哲學思想是一個從中世紀神學和經院哲學向近代哲學過渡時期的產物,它的許多概念和術語無疑會打上時代的烙印,所以作者試圖通過對斯賓諾莎哲學體系的一些主要概念進行歷史探討和具體解釋,來尋找一條正確理解斯賓諾莎哲學思想的途徑。他的任務在於指出這個體系的形成過程,它的根本性質和內在邏輯,從而揭示它的真實意義和局限性。
作者簡介
洪漢鼎,1938年11月19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原籍湖南長沙,1951至1956年在江蘇無錫市輔仁中學讀書。1956年夏考入
北京大學哲學系,從習於賀麟教授、洪謙教授和馮友蘭教授,研習西方哲學,1961年畢業。1963年考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78年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任賀麟教授助手。1983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資金,赴德國進修兩年,由於對中德哲學交流作出貢獻,1984年10月受德國總統卡斯頓斯的接見。1985年返國後,任職於
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6年任研究員(教授)。1991年榮獲德國杜塞道夫哲學名譽博士,之後多次赴德國、香港等地講學。1992年成為享受
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4年代表作《斯賓諾莎哲學研究》(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獲北京市第三屆
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任德國杜塞道夫大學哲學院客座教授,並在德國講學一一學期。回國後,先後任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客座教授,擔任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並任北京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譯著《真理與方法》兩卷本(1993—1995年台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自2001年起,一直在台灣幾所大學任教。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全國西方哲學史學學會和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以及國際斯賓諾莎學會(荷蘭、德國)理事。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緒論
觀念和對象的同一
第二章 心靈和身體
心靈是人的身體的複合觀念或觀念系統
身體是構成人的心靈的觀念的對象
人的心靈與人的身體的統一
斯賓諾莎的身心同一兩面論的歷史意義
第三章 理智和想像
觀念和知覺形象
觀念的主動性及其重要特徵
理智和想像
理智和想像作為兩種認識方式的差別
第四章 真理和錯誤
關於斯賓諾莎真理論的兩種對立的解釋
“真觀念必定符合它的對象”釋義
觀念的對象和觀念所表象的事物
真理是真理自身的標準,又是錯誤的標準
正確觀念和虛構觀念、錯誤觀念、可疑觀念
斯賓諾莎真理論的意義
第五章 想像、理性和直觀知識
第一種知識:意見或想像
第二種知識:理性
第三種知識:直觀知識
哲學理性思維和科學知性思維
第六章 語言和真理
語言是想像的產物
語言真的不能表達真思想嗎?
語言必須從想像中解放出來
第四編 倫理系統
第一章 自由和必然
內在的必然和外在的必然
人的自由的基礎:努力
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
第二章 情感和認識
笛卡爾和霍布斯關於情感的理論
情感的起源和基礎
情感的定義、性質和種類
情感與想像認識
情感的奴役及對其的理智克制
自由人的倫理學
第三章 國家與社會
近代自然法理論的發展
自然權利、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
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
自由主義的倡導者
第四章 宗教與道德
斯賓諾莎是位宗教家嗎?
宗教與迷信
人性生活的三個階段:感性生活、理性生活、神性生活
附錄一 斯賓諾莎在歐洲哲學史上的影響以及中國的斯賓諾莎研究
附錄二 斯賓諾莎的“一切規定都是否定”考釋
附錄三 斯賓諾莎生平和著作年表
參考書目
新版附錄一 洪漢鼎先生學經履歷與學術成就述略
新版附錄二 洪漢鼎先生著作目錄
新版後記
名人推薦
(作者)以他掌握史料的全面和深入,以他熟練地運用唯物史觀方法論的優勢,以他幾十年的人生體驗及對斯賓諾莎哲學真諦的領悟,把一個經過幾個世紀研究的老課題表述得這樣新意盎然,充分顯示了中華學人以自己的成果站在世界哲學前列,以此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豪邁氣概。
(該書)是一部足以與西方一流學者相抗衡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學術著作。
——譚鑫田,《哲學研究》,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