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內部有自己的交流語言,但各地又有所差別,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漢文。畲族歷史上曾經有過一種共同的語言——古畲語,但在與漢、瑤、苗等民族的長期雜居相處的過程中,這種語言逐漸演變、分化成了現代畲族使用的三種語言:惠東畲語、福安畲語與貴州畲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族語
- 種類:惠東畲語、福安畲語與貴州畲語
古畲語,惠東方言,福安畲語,貴州畲語,
古畲語
早在隋唐時代,閩、粵、贛結合部就已經形成了相當廣闊的畲族聚居區,從當時畲民的多次軍事行動來看,這裡聚居的畲族人口數量是相當龐大的。這些畲族先民用以交流的語言,就是古畲語。
隨著漢人,特別是客家先民的大量遷入和畲民的流徙,這種古畲語便在民族交融中逐漸消失。但在今天畲族使用的畲語中,我們仍可以發現一些古畲語“底層”的痕跡。雖然我們很難憑這些痕跡勾勒古畲語的全貌但我們可以確信,現代畲語正是古畲語在融合客家方言和其他地方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
惠東方言
惠東畲語是居住於廣東蓮花山區、羅浮山區的惠東、海豐、博羅、增城4個縣共1200多自稱“活聶”(山人)的畲族所使用的語言。這種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跟瑤族布努語炯奈話比較接近。
毛宗武、蒙朝吉等認為,歷史上畲族先民曾使用過一種語言,後來絕大部分畲族因長期與漢族客家人交錯雜居,便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語言,改用漢語客家話進行交流;而居住在蓮花山區和羅浮山區的這一小部分畲族,因“深居崇山峻岭,很少與外界接觸”,則沒有放棄自己的語言。因此,現在的惠東畲語就是被保留下來的古畲語。
①這個觀點受到不少質疑。藍周根、雷先根就反對關於“畲族放棄了自己的語言,改用漢語客家方言交際”的觀點,他們認為現在絕大多數畲族使用的接近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就是畲族的民族語言。
②朱洪、姜永興等也認為,“羅浮山、蓮花山的畲語明顯受到瑤語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延至鳳凰山則又消失殆盡。”
“這是瑤文化對羅浮山、蓮花山畲族的滲透以及兩個民族在粵中的交融關係而造成,故羅浮山、蓮花山的畲語是否就是畲族的原生型語言,值得進一步研究。”
③而雷陣鳴更認為惠東畲族相傳的原籍、族譜記載的盤瓠傳說、語言的系屬等都與瑤族接近,而且他們一直都自稱是瑤族、瑤人,因此惠東畲族究竟是畲族還是瑤族都有待商榷,更不宜將惠東畲語定性為畲族的原生語言。
這些質疑顯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惠東畲語與講炯奈話瑤族相似到可以無障礙通話的程度,卻與其他絕大多數畲族的語言毫無相同之處,把它定位為畲族原生型語言,確實有商榷的必要。
福安畲語
福安畲語是除廣東的惠東4縣和貴州畲族外,其他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以及廣東的潮州、豐順等地的畲族所共同使用的語言。由於福安畲語和客家話存在許多相似性,曾有一些學者認為閩、浙、贛等地畲族講的福安畲語就是客家話。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特別是畲族學者開始質疑這種觀點。
一方面是因為福安畲語和客家話之間確實存在著差別,另一方面,則是福安畲語和客家話都是古中原漢語和古畲語在閩、粵、贛結合部畲族和客家交錯聚居的廣大地區,長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下形成的。在隋唐至宋元的漫長時間裡,這個地區的畲族和客家誰都不存在絕對的強勢,也就不可能形成一種文化吞併另一種文化的問題。說畲族人放棄本民族語言,改用客家話交流的觀點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客家話之所以區別於中原漢語,就在於它本身就融入了大量畲語成分。
有學者認為,福安畲語是由古畲語演變而來的。從古畲語到福安畲語,經歷了兩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是宋元時期,古畲語與中原漢語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類似客家話的畲語;
第二階段是明清時期,這種類似客家話的畲語與畲族新居地的漢語方言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現在的福安畲語。
因此,雖然福安畲語與漢語客家話接近,但兩者是有區別的。福安畲語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它的語音聲母單純,韻母發達,聲調複雜,變調現象較普遍,音節多。其辭彙分虛、實兩大類11種,實詞尤為豐富,構詞特點:多單音詞,多轉借和引申詞,多偏正倒置詞,保留不少古漢語辭彙和詞素。1994年福建省民委對羅源畲語100個常用詞作了分析,其中粵語占14個,客家話占13個,閩南、潮州語占6個,福州語占43個,其餘24個不屬上述語類。其語法特點是以特定的語序、虛詞和語感來表情達意,具有民族性、穩固性和一致性。畲語還有一些帶有傳統性和穩固性的隱語,起助趣、避諱、盤問作用。
因受當地漢語方言的影響,福安畲語所屬的各地畲語事實上存在著差別,一般又分為福安方言片區、麗水方言片區、連羅方言片區、順昌方言片區和華安方言片區等5個方言片區。
貴州畲語
貴州畲語是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縣、凱里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市和都勻市的畲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惠水次方言。貴州畲語的使用人口4.2萬,約占畲族總人口的5.9%25。+貴州畲族先祖多是元末和明洪武年間,或奉旨征討、遷徙,或避禍而遷入貴州,但仍保持著本民族的語言。據1982年貴州省民族識別辦公室語言組對畲族語言的調查,貴州畲族雖沒有文字,但在其聚居的鄉鎮,男女老幼都說畲語,散居的畲族在社交活動中基本上用漢語。
貴州畲語的語音有閉塞音、塞擦音、塞邊音等,分不帶鼻冠音和帶鼻冠音兩種。
貴州畲族語與漢語在音節分類、性質分類、結構分類方面基本相同,但語法和語義有很大差別。對於貴州畲語的形成,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研究。比較大的可能是,元末明初,一群講類似客家話的福安畲語的畲族因戰亂或避禍,由江西遷入貴州定居,在之後數百年的時間裡,他們與講苗語惠水方言的當地苗人、瑤人長期雜居共處。
在經濟、生產、生活、婚姻等的長期互動過程中,出於需要,他們逐漸將這種語言與自己原來的畲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貴州畲語。
除上述畲語人群外,閩西上杭、長汀等地的3萬多畲族人所講的語言與當地漢族的客家話已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