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裂苣苔(學名:Pseudochirita guangxiensis (S. Z. Huang) W. T. Wang)是苦苣苔科、異裂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1米,密被短絨毛。葉對生,葉片草質,兩側常不相等,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上面密被貼伏柔毛,下面被短絨毛,邊緣有小牙齒,被短絨毛。聚傘花序生莖頂葉腋,苞片對生,速落,寬卵形,密被短柔毛;花梗花萼鐘狀,花冠白色,雄蕊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有小腺體,花葯長圓形,花盤杯狀,高約;子房柄無毛,子房與花柱均有極短的腺毛,柱頭小的狹卵形,蒴果線形,近無毛。種子狹橢圓形或紡錘形。
分布於中國廣西(龍州、靖西、上林、來賓、融水)。生於石山林下陰處。融水引種的栽培植株。
異裂苣苔的葉可藥用,外用治療跌打腫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0.5-1米,密被短絨毛。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葉片草質,兩側常不相等,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1-27(-30)厘米,寬6-16(-19)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稍斜,上面密被貼伏柔毛,下面被短絨毛,邊緣有小牙齒,側脈每側8-11條;葉柄長1-6厘米,被短絨毛。
聚傘花序生莖頂葉腋,具梗,長達16厘米,兩叉狀分枝,約有10花;花序梗長6-9厘米,被短柔毛;苞片對生,速落,寬卵形,長達1.5厘米,密被短柔毛;花梗長3-8毫米。花萼鐘狀,長9-11毫米,直徑約6毫米,外面密被短腺毛,內面無毛,5淺裂。花冠白色,長3.2-4.3厘米,外面上部被疏柔毛或無毛,內面無毛,筒長2.5-3厘米,口部直徑約9毫米,上唇長約4毫米,2裂,下唇長9-12毫米,3淺裂。雄蕊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長約7毫米,有小腺體,花葯長圓形,長約3毫米,無毛;退化雄蕊3,側生2枚狹線形,長4.5-5毫米,中央的長約0.2毫米。花盤杯狀,高約;0.8毫米。雌蕊長2.4-2.9厘米,子房柄長5-8毫米,無毛,子房長1-1.3厘米,與花柱均有極短的腺毛,柱頭2,小的狹卵形,長1毫米,大的倒梯形,長約2.5毫米。蒴果線形,二長3-4.5厘米,近無毛。種子狹橢圓形或紡錘形,長約0.5毫米。
主要變種
異裂苣苔與粉綠異裂苣苔(Pseudochirita guangxiensisvar. glauca Y. G. Wei & Yan Liu)的主要區別在於葉近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莖、葉面、葉背密被近貼伏的絨毛,花冠外疏被腺毛。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龍州、靖西、上林、來賓、融水)。融水有引種栽培。生長在石山林下陰處。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異裂苣苔的幼葉。
培養條件:⑴誘導不定芽分化培養基:MS+6-BA3.0毫克/升+IBA0.1毫克/升;⑵生根培養基:1/2MS+0.5%活性炭。以上培養基均加入3.0%蔗糖和0.7%瓊脂,培養基滅菌前pH5.8。培養室溫度為(25±2)℃。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度2000勒克斯左右。
生長分化:
- 生根培養:選擇分化出的高約3厘米,不定芽生長健壯的苗,接種到培養基⑵上。2周后可見葉片明顯增大,且有根發生;1月內又可長出2-3對葉片,7-10條根,且較粗壯。經過約2個月的生根培養,株高約5厘米,可長出4-5對葉片。生根率可達95%以上。
栽培技術
煉苗及移栽:將生根苗小心地從三角瓶中取出,用溫水洗淨根部殘留的培養基,栽入盛有粗河沙(多菌靈浸泡5小時,用自來水多次沖洗)的塑膠盤中,用玻璃覆蓋,以便保濕透光,繼續放入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4℃左右,每3天澆水1次。20-30天后又有新根長出。此時,單株移栽入盆。基質為3份松針土、1份河沙、1份草炭土。苗栽植不宜太深,移栽成活率可達85%。
主要價值
異裂苣苔的葉可藥用,外用治療跌打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