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葉鱗始蕨(中藥材)

異葉鱗始蕨(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異葉鱗始蕨(學名:Schizoloma heterophyllum)為陵齒蕨科雙唇蕨屬下的一個種。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約35cm。孢子囊群線形,生於小脈先端的聯結脈上,除基部兩側外,近葉緣連續分布;囊群蓋線形,灰棕色,連續不斷,全緣。生於海拔120-600m的林下溪邊濕地。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及雲南(河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葉鱗始蕨
  • 拉丁學名: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Smith
  • 別稱:異葉雙唇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鱗始蕨科
  • 亞科:鱗始蕨亞科
  • :鱗始蕨屬
  • :異葉雙唇蕨 S. heterophyllum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雲南南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物種相關,

形態特徵

植株高36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直徑約2毫米,密被赤褐色的鑽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12-22厘米,有四稜,暗栗色,光滑;葉片闊披針形或長圓三角形,向先端漸尖,長15-30厘米,竟5-15厘米,一回羽狀或下部常為二回羽狀;羽片11對左右,基部近對生,上部互生,遠離,相距約2厘米,斜展,披針形,長3-5厘米,寬約1厘米,漸尖,基部為闊楔形而斜截形,近對稱,邊緣有囓蝕狀的鋸齒,向上部的羽片逐漸縮短,但不合生;基部一二對羽片常多少為一回羽狀,較長,達7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不分裂,其下有2-5對小羽片,下部的卵圓形、斜方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葉脈可見,中脈顯著,側脈羽狀二又分枝,沿中脈兩邊各有一行不整齊多邊形的斜長網眼。葉草質,乾後淡灰綠色,兩面光滑;葉軸有四稜,禾稈色,下部栗色,光滑。孢子囊羣線形,從頂端至基部連續不斷,囊羣蓋線形,棕灰色,連續不斷,全緣,較囓蝕鋸齒狀的葉緣為狹。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分布範圍

產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島、香港、廣西及雲南(河口市)。生林下溪邊濕地,海拔120-600米。琉球、菲律賓、馬來亞、越南、下靦甸至踢蘭及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異葉鱗始蕨

主要價值

【藥 名】:異葉鱗始蕨
【拼 音】:YIYELINSHIJUE
【來 源】:為鱗始蕨科植物異葉鱗始蕨的全草。
【功 效】:活血止血、祛瘀定痛。
【主 治】:用於各種內外出血症;用於跌打損傷瘀滯疼痛。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異葉雙唇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異葉林蕨(《海南植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雲南南部。
【拉丁名】: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Smith
【考 證】:始載於《蕨類名同及名樂》。

物種相關

雙唇蕨Schizoloma ensifolium (Sw.) J. Sm.
卵葉雙唇蕨Schizoloma intertextum Chi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