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槭

異色槭

異色槭(Acer discolor Maxim.):又名飛蛾槭,是雙子葉植物綱、槭樹科、槭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紫色,多年生老枝深紫色或深褐色。冬芽小,鱗片邊緣微被睫毛,葉革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7厘米,寬5-9厘米,邊緣有稀疏的鈍鋸齒,通常3裂,有很小的鈍形側裂片,稀不分裂;基部近於心臟形或近於圓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通常有白粉;初生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7-8對,在上面不顯著,在下面顯著;小葉脈在下面成很密的網狀;葉柄長2-3厘米,無毛。花單性,同株,成傘房花序;花期5月,果期9月。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產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東部。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疏林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色槭
  • 拉丁學名:Acer discolor Maxim.
  • 別稱飛蛾槭
  • 二名法:Acer sunyiens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亞目:薔薇亞綱
  • :槭樹科
  • :槭屬
  • 亞屬:槭亞屬
  • 分布區域:產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東部。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8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植,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小枝細瘦,無毛;當年生嫩枝紫色,多年生老枝深紫色或深褐色。冬芽小,鱗片邊緣微被睫毛,葉革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7厘米,寬5-9厘米,邊緣有稀疏的鈍鋸齒,通常3裂,有很小的鈍形側裂片,稀不分裂;基部近於心臟形或近於圓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通常有白粉;初生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7-8對,在上面不顯著,在下面顯著;小葉脈在下面成很密的網狀;葉柄長2-3厘米,無毛。
花單性,同株,成傘房花序;萼片5,黃綠色,三角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0.5毫米;花瓣5,白色,長圓倒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雄蕊8,伸出花外,長4-5毫米,在雌花中僅有退化雄蕊;花盤無毛,分裂,位於雄蕊外側;子房被短柔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盤中部僅被一簇茸毛,花柱無毛。
翅果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直徑5毫米;翅與小堅果共長2.5厘米,寬8毫米,張開成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1800米的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東部。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漢水流域。

栽培技術

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主要價植

植物科學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