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程式

異常程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學科
  • 定義
  • 有關術語
  • 領域
簡介,異常處理,異常安全,系統安全性的內容,病毒,

簡介

異常處理

異常安全

最小異常安全(minimal exception safety)也稱作無泄漏保證(no-leak guarantee):失敗運行的已執行的操作可能在存儲數據中保存了無效的值,但不會引起崩潰,資源不會泄漏。
異常不安全(no exception safety):沒有保證(最差的異常安全層次)。

系統安全性的內容

系統安全性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物理安全、邏輯安全和安全管理。物理安全是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使之免遭破壞或丟失。安全管理包括各種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機制。邏輯安全是指系統中信息資源的安全,它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數據機密性(Data Secrecy):指將機密的數據置於保密狀態,僅允許被授權的用戶訪問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訪問包括顯示和列印檔案中的信息)。
(2) 數據完整性(Data Integrity):指未經授權的用戶不能擅自修改系統中所保存的信息,且能保持系統中數據的一致性。這裡的修改包括建立和刪除檔案以及在檔案中增加新內容和改變原有內容等。
(3) 系統可用性(System Availability):指授權用戶的正常請求能及時、正確、安全地得到服務或回響。或者說,計算機中的資源可供授權用戶隨時進行訪問,系統不會拒絕服務。但是系統拒絕服務的情況在網際網路中卻很容易出現,因為連續不斷地向某個伺服器傳送請求就可能會使該伺服器癱瘓,以致系統無法提供服務,表現為拒絕服務。

病毒

一種人為製造的隱藏在計算機中具有傳染力和破壞力的電腦程式或某種密碼。它利用信息通道或存儲介質,從一個計算機系統傳染到另一個計算機系統以至整個計算機網路。它由傳染部和行動部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傳染部決定病毒傳播的速度、傳染方式和侵襲的範圍;行動部決定病毒危害的程度。計算機一旦受到感染,輕則侵占系統資源,降低計算機工作效率,重則破壞程式數據或硬體,甚至使系統癱瘓。
計算機病毒的發源地在美國。1987年以後計算機病毒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中國1989年4月發現第一例計算機病毒——“小球”病毒,此後計算機病毒在國內迅速蔓延。已經發現的多種病毒大部分是通過各種途徑從國外傳入的,也有中國人自己編寫的。
隨著計算機網路及信息系統的發展,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速度及危害程度越來越大,計算機病毒的生產也向多樣化、自動化、密碼化和智慧型化趨勢發展,使抗毒工作更加困難。抗計算機病毒的措施主要依靠管理,如不使用、不複製不知底細的軟體,採用隔離辦法限制病毒傳染等。技術上可使用抗計算機病毒的“疫苗”程式,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傳染;也可用檢測、清除軟體來清除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的擴散和防治是一個對抗性的領域,必須制訂有關法律來防止計算機病毒的進一步擴散。中國由公安部計算機安全監察司負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