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諺語,意思是在地上畫個牢房,人也不能走進去;用木頭刻個獄吏,人也不想見到它。形容牢獄危害之烈,為人們所深惡痛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 類別:諺語
- 出處:《報任少卿書》
- 釋義:在地上畫個牢房,人也不能走進去;用木頭刻個獄吏,人也不想見到它。形容牢獄危害之烈,為人們所深惡痛絕
“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諺語,意思是在地上畫個牢房,人也不能走進去;用木頭刻個獄吏,人也不想見到它。形容牢獄危害之烈,為人們所深惡痛絕。
“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諺語,意思是在地上畫個牢房,人也不能走進去;用木頭刻個獄吏,人也不想見到它。形容牢獄危害之烈,為人們所深惡痛絕。注釋吏:獄吏。期:一定。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處深山,...
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簡拼】:hdwysbr 【解釋】:勢:情勢。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酷吏 ...
以為必須直接采自抗戰的現實,這可以說是畫地為獄。成語辨析 近義詞:畫地為牢、劃地為牢、畫地成牢 成語出處 《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成語解釋 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成語出處 《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漢書·路溫舒傳》:“刻木為吏,期不對。”成語辨析 【近義詞】:削木為吏 成語用法 作謂語;形容獄吏的凶暴可畏 示例 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宋·王楙《野客叢書·漢獄吏不恤》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
後來,劉向《說苑·貴德》和班固《漢書·路溫舒傳》引述路溫舒寫給漢宣帝信中的話語,正式用“俗語”來指通俗、形象、廣泛流行在人民眾中的定型語句:“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說苑·貴德》)“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入;刻木為...
西漢後期的一些謠諺和樂府歌辭,如“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等,都是以七言為主。東漢的張衡寫過一篇《四愁詩》,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後的曹丕寫了《燕歌行》,一般被認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詩。魏晉時期,比起五言詩而言,七言詩不受重視。直到初唐,七言詩才逐漸興盛,產生了許多佳作,如...
(50)刻木,《漢書?路溫舒傳》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獄吏極端苛刻,因此連木頭做的假吏也不敢見,形容對獄吏的深惡痛絕。(51)滯餘杭,指楊憑於元和四年貶謫為臨賀尉,後又從臨賀遷徙到杭州,任杭州長史。(52)詎畏匡:不怕受匡人畏迫。匡:春秋時地名,今河南長垣縣。《論語?子罕》子...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藏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藏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