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疫霉根腐病

番茄疫霉根腐病

番茄疫霉根腐病是由寄生疫霉引起的、發生在番茄的病害。剛發病時只有上部葉片一側出現萎焉,傍晚恢復,反覆幾天后全株死亡;地下根部初發病時主根根端、鬚根及次生根產生水漬狀淡褐色腐爛,後莖基部可見褐色病斑,發病重的病部繞莖基部或根一周時,造成地上部植株萎蔫。縱剖根部和莖基部,可見有的病株維管束從地面數厘米至幾十厘米的一段變為褐色,最後根莖腐爛。

番茄疫霉根腐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棚室栽培發病重,病株率20-40%,重病地病株率可達70-80%。該病發病速度快,毀滅性強,一旦發病極難控制。

番茄疫霉根腐病應採取以農業預防為主,輔以藥劑防治的防治策略。要想徹底防止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發生與危害,應採取綜合防治辦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茄疫霉根腐病
  • 外文名:Toma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 病原:寄生疫霉
  • 為害作物:番茄
  • 為害部位:根和根頸處、葉、果實
發病歷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病害區別,

發病歷史

1978年,日本人山田憲一從番茄根腐病株中分離出疫黴菌,番茄疫霉根腐病開始被人們所認識。1982年和1984年,王志田等人分別在中國新疆吐魯番市和烏魯木齊市發現了番茄根腐病,並從中分離出了疫黴菌,該病發病率超過50%,對番茄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998開始,中國山東德州市大棚內番茄連續3年發生此病,發病率為20-80%,使番茄生產和種植者的收入受到了嚴重損失。

病原特徵

番茄疫霉根腐病病原為寄生疫霉(學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生於寄主細胞內或細胞間,直徑3-9微米;孢囊梗長;孢子囊頂生或間生,卵圓形或球形;厚垣孢子黃色球形;藏卵器間生或側生;卵孢子球形。

為害症狀

番茄疫霉根腐病在番茄的各生育期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苗期與花果盛期。
  • 苗期:主要病部在幼苗根頸處。葉部發病開始有水漬狀病斑,後擴展、腐爛,使葉片萎蔫、枯死。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病斑,形成從上往下病斑,皮層變褐腐爛,直至枯萎。根頸部發病開始有水漬狀病斑,嫩葉在中午時萎蔫,早晚恢復正常,後根頸部表皮呈水漬狀環斑時,地上嫩葉萎蔫,早晚也不恢復正常,老葉從葉尖開始變黃,嚴重時導致地上部老葉枯黃,嫩葉綠色萎蔫,最後整株死亡。
  • 成株期:病症表現和幼苗期一樣,但發生蔓延速度更快。成株病症主要表現於根頸、根和果實上。從根頸開始有水漬狀病斑後,3-4天迅速擴展,地上部分由早晚可以恢復正常變成全天萎蔫;根系褐色腐爛,4-5天后可擴展到全園甚至整個種植區。在果實上表現為褐色腐敗,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霉狀物,後逐漸擴大形成同心輪紋。

侵染循環

該病原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該病原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傳播蔓延。該病原在條件適宜時,潛育期短,可引起多次重複侵染。

流行規律

  1. 發病時期:大棚番茄5月中旬初見病株,6月上中旬為發病盛期。如果灌水遲、量少,高峰期可推遲20-30天,植株從發病到枯死7-15天。
  2. 品種與發病:與品種的抗病性關係密切,毛粉802強豐、L402發病輕,早豐、西粉3號發病較重。
  3. 氣候條件與發病: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與流行。棚內溫度在28-31℃,相對濕度90%以上時極易發生流行。夏季土溫過高也易引起發病。
  4. 栽培管理與發病:新建大棚種植番茄,番茄疫霉根腐病不發生或發生很輕,具有3年以上番茄栽培歷史或與茄子、辣椒接茬種植大棚番茄的發病重,而與蒜、韭菜輪作或間作套種的發病輕。連作、平畦栽培的發病重,高壟栽培的發病輕。灌水量大或大水漫灌、灌水次數多的發病重。保護地栽培的,中午高溫時灌水發病重。灌水後或遇連陰天未能及時放風、排濕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輪作倒茬:病原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輪作倒茬是減少菌源積累的重要途徑,應儘量減少重茬,避免與茄科蔬菜連作或套種,宜與蔥、蒜等作物間作或套種。
  • 加強栽培管理:採用無病基質育苗,保證秧苗健壯不帶病。對酸性、微酸性土壤,在種植前要進行改土,使土壤表現為中性。採取高壟栽培,可提高地溫,降低濕度,調節土壤肥力,增加透性,壯大根系,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壟高15-20厘米。灌水要及時適當。播種或定植後要澆足保苗水或定植水。嚴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後積水,以小水勤澆為宜。灌水時間以早、晚為佳。夏季覆膜要在緩苗後適當晚蓋,避免土溫過高,濕度過大。定植後做好棚室內溫濕度及地溫管理,濕度大時放風排濕,地溫低時鬆土提溫。夏季覆膜要在緩苗後適當晚蓋,避免土溫過高,濕度過大。
  • 清潔田園:番茄生長期和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嚴禁將病株和病殘體隨意丟棄在棚內外、水渠中,應集中燒毀或深埋。田間病株拔除後在病穴中撒入草木灰或生石灰。

化學防治

  • 種子消毒:播種前,可用種子重量0.3%的70%惡霉靈WP加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混勻後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12%的95%敵克松拌種。
  • 藥劑防治:沿用舊苗床育苗時,用58%WP甲霜靈·錳鋅,或50%甲霜·銅WP8-10克/平方米,與半乾細土4-5千克混拌均勻,在苗床澆足底水的前提下,先取1/3毒土撒在床面上,播種後再將剩餘的2/3毒土覆上。幼苗出土7天后開始用多菌靈代森鋅甲霜靈錳鋅等噴霧,輪換用藥,每周1次,共2-3次。藥劑防治關鍵在於定植後30天內,定植時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加代森鋅500倍液作定根水灌根,7天后進行第2次灌根。隨後在雨前和雨後用波爾多液進行地上部分保護,波爾多液可用硫酸銅:生石灰:水為1:1:200,但7-10天內不能噴代森錳鋅。早期發病可選用58%甲霜靈錳鋅WP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WP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As600倍液,成株期發病施用72%克露WP400倍液,連續2-3次,穴灌量200-250毫升,間隔期7-10天。

病害區別

番茄疫霉根腐病和番茄青枯病在有相似的表現症狀,即發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正常,反覆多次,萎蔫加劇,最後植株枯萎而死亡,然而嫩葉仍保持綠色,這些特點很容易引起誤診。番茄疫霉根腐病和番茄青枯病的主要區別在於:①在病原菌方面,前者是真菌性病害,後者是細菌性病害;②發病部位,前者發病在根、根莖、莖、葉和果實,後者僅在維管束髮病;③維管束切面,前者莖基部導管呈深褐色、無菌膿,後者有白色菌膿溢出;④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後者只在成株期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