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女黑厖圖,創作年代是1944年作,作者是張大千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女黑厖圖
- 作 者:張大千
- 類 別:中國書畫>繪畫
- 創作年代:1944年作
畫作簡介,作品欣賞,畫家簡介,
畫作簡介
《番女黑厖圖》尺寸:115.5×67.5cm;設色紙本
題識:1. 張大千自題:散牧歸來毳帳低,得離念遠海頭西,一雙霧鬢風鬟影, 柳毅新來有小姨。甲申(1944年)夏日寫似方茂仁兄正之。大千弟張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2. 謝稚柳旁跋:此張大千妙筆,蓋自青海歸來後所寫,尤得寫生情意也。壯暮翁稚柳觀題。鈐印:壯暮翁、稚柳
鑑藏印:一枝書齋珍藏、海門郁氏重今所藏、壯暮翁、稚柳
作品欣賞
(1)此圖作於1944年,按該年張大千已自敦煌摹石窟歸來,居成都,畫風為之一變,作品中多有青海風土人情。其中《番女黑厖》題裁一再創作。畫面往往紅黑色彩對比強烈。西域女子裝束,髮膚毛氈,犬猛毛密,都有生動描繪。
(2)此圖類似構圖的作品,還可參見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往事成古今-張大千早期風華與大風堂用印》一書第59頁,有《番女黑厖圖》,為美國私人藏品,102.5×61cm,構圖、用紙,基本與此幅類似。又上海朵雲軒藏番女牽一圖,風格、色彩也與本圖相一致。美國一幅作於1947年,晚此三年。
(3)作為職業畫家,張大千有將一稿反覆描繪的習慣,番女黑厖的題裁亦如此。上文所舉《往來成古今》一書第60頁也談到“他(張大千)到敦煌西域考古途經青海,接觸到許多不同於中土的景觀風俗,大千亦隨時記錄寫生,將遊歷所見畫成多幅《番女黑厖圖》系列畫作”。
(4)張大千同一畫稿反覆摹繪的例子,還有分別作於1945年,1950年的《明妃出塞圖》;1946年,1953年的《楊妃調鸚圖》;1948年,1945年《文會圖》,且多為人物工筆畫。(見傅申先生所編《張大千的世界》第147頁、第219頁、第145頁)。
(5)此幅經謝稚柳先生鑑定真跡妙筆。謝老隨大千同赴敦煌,對大千四十年代畫風的演變及其技法,風格等諸多特點的把握最具權威性。
(6)大千題詩,毳賬:遊牧民族所居氈帳。《新唐書.吐蕃傳上》“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毳帳以居”吐蕃即西藏。海頭西,即海西,泛指西域。唐張說詩“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柳毅:傳奇人物,唐李朝威作《柳毅傳》,寫柳毅為搭救洞庭龍女,傳書下海,終成眷屬事。
(7)此圖用紙類日本麻紙一類熟紙,紙質綿密,色黃較糙,大千當時作畫,習慣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