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縣誌

略陽縣誌

略陽地方史志最早見於《永樂大典》記載,《大典》卷9764引《沔州志》,應為南宋禧三年(1207)至明洪武七年(1374)時期的州志(時略陽稱沔州);《大典》卷11981引錄《武興集》為古武興現略陽的又一本地方文獻,但可惜未發現有存世版本。明清時期,略陽縣利用檔案編修志書較為興盛,留傳下來的舊縣誌現檔案館有7種版本,建國編輯有兩種縣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略陽縣誌
  • 創作年代:明清
  • 文學體裁:地方志
  • 作者:歷代纂修
略陽地方史志最早見於《永樂大典》記載,《大典》卷9764引《沔州志》,應為南宋禧三年(1207)至明洪武七年(1374)時期的州志(時略陽稱沔州);《大典》卷11981引錄《武興集》為古武興現略陽的又一本地方文獻,但可惜未發現有存世版本。明清時期,略陽縣利用檔案編修志書較為興盛,留傳下來的舊縣誌現檔案館有7種版本,建國編輯有兩種縣誌。
一、[嘉靖]《略陽縣誌》
[嘉靖]《略陽縣誌》成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知縣李遇春纂稿,經略陽太學生賈言、李東甲校補成志。李遇春,山西襄垣縣人,國子生。嘉靖二十七年(1 548)由巨野縣丞奉調略陽。
開卷敘文,由時寧羌知州李應元(號西蜀六台山人)作於嘉靖三十一年秋(1552)八月一日,第三篇序文由時太學生賈言撰於嘉靖三十一年秋八月七日,全志共二冊六卷:
卷一 縣圖建置沿革城池疆域圖形勝風俗山川古蹟附碑碣 陵墓
卷二 公署附廨宇學校郵驛鋪舍祠祀坊郭附街巷鄉井附村鎮關梁附濟渡水利
卷三 版籍附里名貢賦附倉廒物產
卷四 宦跡流寓人物科貢附雜籍寺觀列節仙釋
卷五 題詠 文章
卷六 古今詩集
此志在略陽早已失傳,1963年4月,上海古籍書店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未整理校注,影印出版發行,略陽縣檔案館購入收藏。
二、〔雍正〕《略陽縣誌》,又名《重修略陽縣誌
清代雍正九年(1731)知縣范防纂修。
范昉,號式亭,浙江省紹興縣人,監生,雍正末任略陽知縣,為人清明,時清廷在準噶爾用兵,昉運馬至營,留辦軍糧六年,功加布政使銜,亡葬於略陽文家坪。道光八年,在文家坪建新城時,遷葬於嘉陵書院(今縣委)後山下。
昉志在序文中認為:“記一邑之風俗而為之志"。全志共二卷合訂一冊。
卷一 疆域圖沿革釋名形勝八景幅員關隘山川江河輿地丘墓古蹟 風俗災祥僭亂得失城池衙署 學宮 廟宇津梁 鄉村 市集 鋪舍 驛傳寺字 里甲 田賦戶口起運存留鹽課   物產政跡 文員 武職 兵防軍額馬匹 俸餉
此志在略陽縣已失傳,一九八三年北京圖書館據館藏影印出版,定名《重修略陽縣誌》。略陽縣檔案館收藏有複印本。
三、〔道光〕《略陽縣誌》。名《重修略陽縣誌
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縣譚瑀任總纂,嘉陵書院主講黎成德(四川閬中縣人),縣儒學訓導王采(甘肅隴西縣人),候銓直隸州州判白啟華(甘肅因原縣人)任主編,並邀集文人十七人分別任採訪、總校、參校、校刊。
譚瑀號石甫,廣東省南海縣(今廣州市)人,舉人,道光十七年(1837)赴略陽任知縣,重視修志。道光二十四年志書未成,奉調吳堡,袖稿抵任,一年多後即道光二十六年五月綴稿,並同序文寄至略陽。繼任知縣周嘉會主持刻版成書。漢中知府段大章為此志寫了首序,並盛讚譚瑀寫志之功。周嘉會寫了後序。
全志四冊四卷。木刻宣紙印刷,線裝,筒子頁共223頁,約88000多字。
卷一,“輿地部":包括疆域、道路、關隘、八景、山川、古蹟、邱墓、市集,津梁,物產、風俗。
卷二,“建置部”:包括沿革,地丁附雜稅、里甲附村莊、城郭,衙署附監獄,驛鋪,倉庾、學校附書院義學、兵防,壇附廟宇寺觀、紀事。
卷三,“人才部”:包括封爵、秩官、宦績、僑寓、賢達、孝義、齒德、科名、封蔭、椽吏、貞節。
卷四,“藝文部”:包括頌、銘、記、序、辨、考、詩。
此志未整理校注。此版縣誌縣檔案館原存殘卷3冊。2006年12月,縣檔案局斥資4000元,徵購到1996年發現、原存略陽縣白水江鎮青泥河鐵佛寺村一馬姓老戶祖輩收藏遺存完好的一套完好的清朝道光丙午《重修略陽縣誌》。
四、〔光緒〕《略陽鄉土志。
無編志年代和編纂者,系無名氏。全書三卷一冊。
卷一,“歷史部
”建置錄:歷代沿革
政績錄:興利,去害,聽訟
兵事錄:攻戰,屯駐
耆舊錄:事業 孝友 睦姻 任郵 學問經史子集,國小、輿地,天算,醫學,校勘,名儒,名臣,功臣名將,循吏、忠節附名官祠,鄉賢祠,忠義祠,節烈祠
人類錄:戶口,氏族
宗教錄:儒教,回教,天主教
實業錄:士、農、工、商
卷二“地理部”
方域錄:縣治、市集、村莊、山水、道路、津渡、古蹟、學堂、壇廟、邱墓
卷三“格致部”
物產錄:動物、植物、礦物、製造
商務錄:土產、外莊、陸運、水運
志書搜羅繁富,特別是鄉土特產。白話文敘述,是略縣誌中獨具特色的。(從志書的內容分析看,此志成於清同治末,光緒初。)略陽縣檔案館收藏有複印本。
五、(光緒)甲辰(三十年)重刊〔道光〕本《重修略陽縣誌
清代光緒二十八(1902)知縣桂逾時,由於〔道光〕志“乃工房僅留一部,板久失存”將(道光]志與續志一併雕刻重刊。自此,〔道光〕志又出現了光緒甲辰(三十年)重刊本。陝西分巡陝安兵備道戴兆春為續志寫了首序。
略陽縣檔案館收藏原版2套,還有複印本。
六、(光緒)《略陽續志》。又名《新續略陽縣誌
清代光緒二十八(1902)知縣桂超任總纂,郃陽縣優生兼世襲騎候龍光任編輯,並邀約文人十九人,分別任採訪、總校,參校、校刊。續志起道光二十六年至光緒二十八年。增生王允中為續志繪了《略陽縣新輿圖》、《縣署圖》。光緒二十九午春鳩工開雕,光緒三十年秋刊印成志。
桂超,河北省霸縣人夕內務府鑲黃旗漢軍,莊達佐領下,貢生,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任略陽知縣,三十一年六月調任。三十二年四月回任至民國元年(1912)正月十三日 (3月1日)。曾鎮壓略陽辛亥革命武裝起義,後被義軍驅逐出縣境。他在序文中說:“邑皆有志,以備文獻之徵。”由於〔道光〕志“乃工房僅留一部,板久失存”將(道光]志與續志一併雕刻重刊。續志全一冊,分木刻,手抄兩種版本:
木刻本。有輿圖、署圖、沿革、建置、職官附武、宦績、孝義、齒德、科名附武、仕宦附武、節烈、銘、記、序、引、詩、災異
略陽縣檔案館收藏原版3套,還有複印本。
七、(光緒)《略陽續志》,手抄本。
此本為清代光緒二十八(1902)知縣桂超任總纂,目錄中,除無輿圖、署圖外,余同《新續略陽縣誌》刻本,但內容記事較刻本簡略。1985年,縣誌辦從省地方志資料室發現台灣版續志手抄本,逐複印即得。此志未整理校註:略陽縣檔案館收藏有複印本。
八、略陽縣《兵要地誌》
1970年指示由縣人民武裝部牽頭編寫一部地方志。
略陽縣《兵要地誌》按正冊和副冊兩冊裝訂,16開本,均按絕密檔案對待。正冊是基本縣情,副冊是戰場準備。正冊共分十二章,由八十七幅大小不等的圖、表、文字組成,全面系統地記述了略陽縣自然環境、資源、經濟、政治、軍事、人文、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歷史和現狀,而重點突出了軍事。第一章,歷史簡述。包括沿革、略陽古代、近代戰爭概述,仙人關等戰例分析。第二章,軍事地理。第三章,地形、地貌,岩石、土壤、洞穴、森林、植被、地震、關隘要地等。第四章,江、河、渡口、塘、庫等。第五章,氣象資料分析。第六章,交通運輸。包括公路、鐵路、水運等。第七章,通信。包括電信、郵政、廣播等。第八章,縣城地形、地貌及人民防空。第九章,行政區劃,人口密度,民族分布,民兵組織建制等。第十章,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第十一章,社會治安。第十二章,經濟。包括一、二、三產業狀況及礦產資源分布等。
檔案館收藏因1981年水災毀掉,現僅有部分原任縣級領導收藏有。
九、《略陽縣誌》
1992年出版,此志內容截至1989年,分為序、概述、大事記、建置志(包括建置、行政區劃);自然環境志(含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動植物);自然災害志(含災害類型、自然災害錄);人口志(含人口規模、人口構成、人口控制、人口與土地);農牧志(含農村生產關係變革、農業生產、農業科技、畜牧、地方畜禽良種、農業機具、農業機構);林業志(含林木概況、林權、採種育林、造林、林產品經營、林場、林業機構);水利水土保持志、(含(水利工程、小水電、漁業、水土保持、農田建設、機構);礦產志(礦產資源、礦產開發);工業志(工業體制、輕工業、食品工業、電力工業、建材工業、機械及金屬製品工業、化學工業、採掘及冶金工業、鄉鎮企業、中省地區屬廠礦);交通郵電志(含道路、運輸、郵政、電信);商業志(含私營商業、供銷合作社、、糧食購銷、對外貿易、體制改革);財政金融志(含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城鄉建設環境志(含縣城、城市建設、建工、環境保護);管理經濟志(計畫管理、市場管理、物價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物資管理、計量管理、審計監督);政權志(含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勞動人事、檔案、信訪)黨派民眾團體志(中國共產黨、縣人民政協、中國國民黨、社團);軍事志(軍事地理、兵役制度、地方武裝、駐防駐軍、民兵、人民防空、戰略記述、紅軍長征過略陽、軍供);科技志、科學技術組織、科技隊伍、科技成果);教育志(含教育行政、私塾、書院、學堂、初等教育、中學教育、專業教育、業餘教育、教師、學制和課程、教學研究、勤工儉學);文化志(含社會文化、民間藝術、電影電視、報刊、圖書、新聞、廣播、文藝表演團體、文學藝術創作);文物勝跡(館藏文物、古遺蹟、古建築、古墓葬、摩崖碑刻);衛生體育志(含醫療、防疫、中西藥、保健、體育);社會志(含民族、風俗習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宗教、會門、方言、故事傳說);藝文志(韻文、散文);人物誌(傳略、名錄、名表)。
略陽縣檔案館有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